国产机器人总动员,大幕已拉开

国产机器人总动员,大幕已拉开
文章图片

作者 | 张贺
阅读所需约6分钟
近两年见到形形色色的机器人已经不足为奇 , 餐厅有机器人送餐 , 商场有机器人指路 , 扫地机器人更是成为不少家庭的标配 。 不仅如此 , 在制造、采矿、建筑、农业等领域 , 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 没有机器人 , 无人工厂更是无从谈起 。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以及机器人应用向纵深发展 , 国家对机器人产业也更加重视 。
相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机器人“十三五”)仅由三个部门推出 , 2021年底推出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简称机器人“十四五”) , 则是由工信部牵头的十五部门联合印发 。
市场最大 , 品牌偏弱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 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
规模上 , 我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 , 已经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 , 2020年占比约40% 。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 , 劳动力成本增加 , “机器换人”的需求将长期存在 。 目前 , 机器人已经在包括新能源车、3C制造、工程机械在内的多个行业应用 , 并且逐步向医疗、家电、仓储物流等领域渗透 , 未来前景十分可观 。
国产机器人总动员,大幕已拉开
文章图片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 预计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39亿元 , 2016-2023年的平均增速可达到18.3% 。 这其中 , 工业机器人占主导 , 市场占比约53% , 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分别占比36%和11% 。 机器人“十四五”规划也提出 , 到202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均增速将超过20% 。
不过 , 庞大的市场却主要被外企所占据 , 日本发那科、安川、瑞士ABB和德国库卡全球市占率超过50% , 我国机器人整机国产化率也仅约30% , 并且主要涉及三轴、四轴等中低端机器人产品 。
虽然拥有埃斯顿、新松、新时达、广州数控、埃夫特等机器人企业 , 但本土企业竞争力明显不足 , 机器人龙头埃斯顿2020年国内市占率仅有3%左右 。 这正是机器人“十四五”出台的背景 。
机器人“十四五”明确提出 , 要增加高端产品供给 , 甚至明确到具体产品类型 。
国产机器人总动员,大幕已拉开
文章图片

来源:《“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 , 要研发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轨交等领域的高精度高可靠的焊接机器人 , 面向半导体行业的自动搬运、智能移动与存储等真空(洁净)机器人 , 以及民爆物品生产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 。
服务机器人方面 , 提出针对果园、畜禽养殖的农业机器人 , 矿业机器人 , 建筑机器人 , 医疗康复机器人 , 养老助残机器人、以及公共服务机器人等 。
在特种机器人领域 , 明确要在水下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卫生防疫机器人等领域取得突破 。
零部件国产化亟待突破
本土机器人企业进军高端的一个关键 , 是零部件的突破 。
目前 , 我国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全部为外资主导 , 国产化率分别仅有36.5%、24.5%和31.2%(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 , 高端产品更为明显 。
这导致机器人本体制造成本高企 , 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成本中 , 三大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可达70% 。 如果核心零部件不能实现自主化 , 将极大地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进军高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