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 置身于月球背面的玉兔二号巡视器 , 拍下了北侧天际线处的“神秘小屋”,一时间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 网友们纷纷风趣地留言:这是“广寒宫” , 或是……
作为玉兔二号驾驶员 , 嫦娥四号探测器遥操作团队最终得到了“神秘小屋”的准确答案 。 时值新春佳节 , 科技前沿版刊发来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玉兔二号驾驶记录 , 回顾它的精彩探险之旅 。
“昂首阔步”北上探险
文章图片
玉兔二号行驶路线示意图
“神秘小屋”拍摄于玉兔二号第36月昼的下午 。 经历了翻山越岭的探险之旅 , 驾驶员们操控玉兔二号 , 对周围天际线实施环拍 。
在北侧天际线处 , 一个突兀的立方体走进驾驶员们的视野 , 极像一个小屋 , 充满着神秘色彩 。 经过测量 , 当时这一“神秘小屋”与玉兔二号距离约80米 , 需要后续两三个月昼时间来移动靠近它 。
为了尽快揭开“神秘小屋”的面纱 , 驾驶员们在玉兔二号唤醒前狠下功夫 , 绞尽脑汁研究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 让玉兔二号尽快移动到位 。
最后 , 在综合分析能源、热控、移动性能、测控条件等因素后 , 结合月背凹凸不平的地势 , 操控玉兔二号的驾驶员们设计出一套“昂首阔步”的高效移动策略——
文章图片
【玉兔二号在月球上遇见“玉兔”】昂首阔步路线示意图
首先 , 在玉兔二号感知成像时 , 将俯仰角稍微上抬 。 这个“昂首”姿态 , 可将感知成像的最远距离由10多米拓展到30多米 。 同时 , 这也避免了“抬头”导致的视场内过曝区域扩大 , 还能在地形和感知图像允许的情况下 , 加大每一步的步幅 。
在此基础上 , 驾驶员们适当压缩玉兔二号“午休”时间 , 挤出时间多走一步 。 这样 , 玉兔二号移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
虽有完善的北上探险方案护身 , 但等待玉兔二号的第一个挑战 , 便是三坑“品字形”包夹的不利局面:在玉兔二号东、西、北三个方向各有一个坑 , 将其夹在中间 。 但好在坑与坑之间还有些许空隙 , 驾驶员们控制玉兔二号起步向东北绕行 , 走过坡度较大区域 , 转而向西北顺着等高线继续进军 。 轻巧的“一大步”走了接近9米的距离 , 比以往不超过7米的步幅有了长足进步 。
显然 , “昂首阔步”的策略已初见成效 。
此后 , 玉兔二号与驾驶员们的配合渐入佳境 , “昂首阔步”与精准控制珠联璧合 , 玉兔二号在月背大步北上 。 9米、11米、12米 , 玉兔二号不断刷新着自己单步行走纪录 。 加上月昼上午适当推迟进入月午 , 玉兔二号实现了4步移动 , 最终在月昼上午取得了行走39米的佳绩 , 步步逼近“神秘小屋” 。
月昼下午 , 驾驶员们操控玉兔二号 , 从目标方向上的两个撞击坑穿过后 , 及时寻找舒适安全的休眠区域 。
放眼望去 , 休眠点虽多 , 但达到严格范围标准的点屈指可数 。 驾驶员们选择了一个范围很小的理想休眠区域 , 必经之路上有一个小型撞击坑 , 玉兔二号必须从这个坑上跨过 , 精准地停驻在狭窄的可休眠区域内 。
文章图片
三坑鼎立
这又是一个“难度五颗星”的考验 , 但驾驶员们对自己娴熟精湛的技术有足够底气 。 为确保玉兔二号休眠期间安全 , 他们开启新一轮操作 , 最终圆满完成第37月昼北上探险的全部任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