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君年: 靠卖窗帘起家, 花6亿买下一块地皮,如今每套房价值过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92年夏天 , 浦东大道141号浦东新区筹委会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名叫汤君年的商人 , 他简单看了浦东新区的开发设想后 , 就告辞离开了 , 期间并没有表什么态 。
然而 , 一个月之后 , 汤君年再次来到办公室 , 指着墙上的规划草图说 , 他要在靠近
筹委会的负责人吓了一跳:“现在可以签订协议?”“马上签!”汤君年笃定地
浦东新区1990年4月18日 , 浦东 , 这块历史上由淤泥堆积而成的土地拉开了开发的大幕 。
彼时 , 由外滩望向一江之隔的浦东 , 眼里有的是滩涂 , 是农田 , 是棚户区 。 在本地人的观念中 ,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 。
然而 , 就是在这样一块近乎白纸的地方 , 建设者们要把它建成比肩纽约、巴黎那样的国际化大都市 , 让它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之一 , 在政治上、经济上能参与全球对话 。
围绕着经济发展的蓝图 , 浦东新区筹委会办公室里 , 一众人正在发愁 。 政策有了 , 人有了 , 可钱在哪里?
那时的浦东 , 年收入只有4个亿 , 挤不出钱来给新区搞建设 , 更别说新区的建设标准要向国际大都市看齐 , 建设成本更高 。
怎么办?借鉴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的经验 , 背靠上海乃至中国 , 更大力度的招商引资 , 把各路资本引进来 。 就在这个时候 , 汤君年打开了浦东新区筹委会办公室的大门 。
汤君年汤君年 , 1948年出生于上海南汇(现属于浦东新区) , 幼年时举家移居香港 , 成年后随父亲在港做生意 , 主要经营窗帘、墙纸、沙发布等布艺类产品 。
也许是受贸易之都的影响 , 刚刚介入商业的汤君年就表现出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
【汤君年: 靠卖窗帘起家, 花6亿买下一块地皮,如今每套房价值过亿!】1967年 , 香港时局紧张 , 社会动荡不安 , 人心惶惶 , 许多人抛售房产逃离香港 。 而此时 , 汤君年却认为动荡很快会平息 , 帮助父亲低价买进了很多房产 。
同一时期 , 台湾大力发展经济 , 完善基础设施 , 工商业蒸蒸日上 。 汤君年敏锐地意识到台湾经济即将起飞 , 于是 , 1970年 , 他只身前往台湾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