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景明坤已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工作了快7个年头 。
本科从成都理工大学毕业后 , 他就扎进了这座深山里的实验室 , 成为清华大学锦屏实验室项目的科研助理 。 这是景明坤读大学时“想都不敢想”的一份工作——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 , 和科研人员一起 , 寻找暗物质 。
要找到暗物质 , 要求苛刻 。 我们生活在宇宙射线的背景音中 , 不同粒子发出不同声音 。 但暗物质 , 几乎不发声 。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提供了一个足够安静的环境 。 它坐落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锦屏山交通隧道中部 , 是目前国际上宇宙射线通量最低的地下实验室 , 也是全球岩石覆盖厚度最深的地下实验室 。
科研人员在此 , 试图屏蔽掉一切已知的噪声 , 打造足够灵敏的耳朵 , 听到暗物质的絮语 。
景明坤的日常工作 , 是检测各类样本的辐射本底 。 每种材料其实都自带辐射 , 也就是自带噪音 。 最近这段时间 , 工作量挺大 。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在“扩容” , 各类建筑材料持续送到景明坤手中:水泥 , 钢筋 , 砖块……每一种 , 都要通过检验后 , 才能正式投入实验室建设 。
2021年12月份 , 景明坤测了110份材料 , 每份材料测量耗时约3个小时 , 他每天在实验室待10小时以上 。
对检测流程 , 景明坤已经熟谙于心:拿到样本材料 , 搅拌至均匀 , 放入样品盒中 , 装满压实;放入仪器 , 进行基础数据的测量 。 仪器工作时 , 景明坤就在电脑上草拟报告;之后 , 提取仪器给出的能谱图中的关键信息 , 进行模拟计算 , 得到最终数值;将数值和基准值进行对比 , 判断材料是否合格 。
2021年 , 景明坤在山里住了10个月 。 生活足够简单 , 基本是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 , 他喜欢这种状态 。
和锦屏结缘 , 源于一次“陪同” 。
2015年4月 , 景明坤快毕业了 , 他已经如愿在老家四川绵阳找到了工作 。 当时 , 同学看到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的招聘启事 , 喊他陪着一起去“转一转” 。 “没去过凉山 , 毕业前又没什么事 , 就去了 , 当旅游嘛 。 ”景明坤和同学先到西昌 , 再坐两个多小时的车 , “探访”了锦屏地下实验室 。
之后 , 跟所有和“陪考”有关的故事一样 , 同学没选择锦屏 , 但景明坤决定留下 。
这份工作显然没有满足景明坤“离家近”的需求 。 光从西昌到绵阳 , 如果坐火车 , 就要花十几个小时 。
但景明坤觉得适合他 。 他本科学的是核工程与技术 , 专业对口;工作内容也“高大上” , 父母说了 , 这可是为国家作贡献 。 景明坤不喜欢和太多人打交道 , 更喜欢独处 。 在锦屏 , 他这颗喜欢孤独自转的星球 , 算是找到了能容纳自己的浩瀚宇宙 。
其实 , 为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工作的人并不少 。 有科研人员、现场工作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行政团队……实验室建设之初 , 是清华大学与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2019年 , 正式启动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成了国家级平台 。 现在 ,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锦屏地下实验室管理局 , 有更多人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运转提供全方位保障 。
不过 , 和大家相处起来都很容易 , 在这里 , 人与人打交道 ,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 这让景明坤觉得放松 。
以前 , 景明坤连拧螺丝都不太会;但到了实验室 , 很多设备要自己装、自己调 。 他迅速上手 , 学会了独当一面 。 “现在 , 你能在修理铺子、加工车间看到的工具 , 我基本上都会用了 。 ”日常使用的电钻、扳手、锤子、钳子、起子 , 对他来说已经不在话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