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或成为新物种?( 三 )


在这个基础上 , 我们便可以理解“人工智能应该会有类人形象”的想法 。 因为是人类研发了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也终是以人类为学习和模仿对象的 。
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 , 却只是各种形态的计算机、电子屏幕 , 那些惟妙惟肖的人形只不过是一种装饰 , 甚至有些画蛇添足 。
所以卢克·坎普认为 , 人工智能反映出的 , 实际上应该只是我们内心的声音 。 它说出问题 , 并反映了我们有能力和责任去塑造的种种可能 。 或许 , 它们将成为一个新物种 , 带着人类不可逆转地步入一个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甚至改变我们这个物种的未来 。
迈向未来 , 人工智能依旧是“双刃剑”
展览现场有不少先进的人工智能装置 , 它们很直白地展示着自主学习并“成长”的过程 。 但我们似乎无法想象它们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些什么 , 就像我们至今也无法完全了解人类大脑的运作机制一样 。
全世界科学家都对人脑的构造很有兴趣 , 却一直无法真正破解其中的奥秘 。 但我们又是否真的能操控并理解已学会自学的人工智能?人脑极其精密 , 擅长处理多项任务 ,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重现其最复杂的运作过程 , 希望有助于改进人工智能 。 但令人惊讶的是 , 开展这项研究工作的关键工具之一却又是人工智能本身 。
所以我们不得不说 , 人工智能或许就是一把“双刃剑” 。 它一边开始对疾病检测领域产生非凡影响 , 帮助人类寻找改进诊断和治疗人类病患的新方法 , 甚至能提前数十年检测出癌症的发生 , 一边分析着人类的情绪和反应 , 并及时判断危险的发生 , 比如车祸、凶杀事件等 , 甚至还能由此构建出一个更稳定的城市面貌 , 一边替代人类 , 胜任很多人类无法涉及的领域 , 比如探索外星球上的生命等 , 一边又在让世界变得危险 , 比如它们容易被利用 , 成为全自动武器 , 带给全人类毁灭性的未来 。 而这种可能并不一定是来源于它们的“类人思维方式” , 也来源于它们的机械化 。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去看这样一场“智进无界”的高科技展览 , 或许已经从中窥见到了属于“AI时代”人类的未来 。
人工智能或成为新物种?
文章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