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大汗淋漓的孩子如何通过补气缓解自汗盗汗( 二 )


如果心的环节出了问题,就是心气(阳)亏虚的出汗 。若心气虚损,鼓动无力,心造血的能力减弱,失了血液的濡养,相应的卫气、营气、肺气等都会不足,肺气无法正常控制汗孔开合上,所以汗液会不停地流 。“汗为心之液”,汗是阳气蒸腾血液中的津液而来,汗出过多会进一步损伤心阳,加重心气虚衰 。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
如果脾的环节出了问题——就是湿热迫蒸的出汗 。小孩子有一个“脾常不足”的特点,因为他们的脾胃还没有发育完全,功能还不够成熟,若平时吃了油腻的肉食和过甜的食物,会增加脾胃的负担 。甜的食物助脾内湿气生成,肥厚油腻的食物不好消化堆积在体内郁而生热,湿热蒸腾到肌表,导致不停有汗出 。过多的湿气通过汗水侵袭皮肤后,还可能有湿疹和脚汗的情况 。
所以,总的来看呢,补虚的最终目的,是补足肺气卫气,让它们能够正常控制汗孔的开合 。而肺气和卫气又赖于脾和心的生成的津液营养,所以首先需要补脾气和心气 。
如何判断孩子是气虚自汗盗汗?
气虚通常表现为浑身没劲,动作慢吞吞的,人也很懒,没精神,不想动 。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 。孩子总是赖着妈妈,想让妈妈抱,没力气说话 。孩子胸口闷闷的,很容易累,容易喘,有时隐隐感觉天在旋转,地也在动,所以孩子走路走不稳,容易跌倒,甚至拖着鞋子走 。

容易大汗淋漓的孩子如何通过补气缓解自汗盗汗

文章插图
气虚盗汗的孩子睡觉时呼气快且短,脖子、头部、背部一个劲地冒汗,醒了汗就停止的 。孩子夜晚睡觉时间比较长,出汗无法控制的话,往往会大量流失身体的津液,所以会伴有阴虚发热的情况,发热更加重出汗 。
而气虚自汗的孩子,白天醒着静坐的时候,不爱动不爱说话的同时,身体也在不停地出汗 。甚至汗出不止,汗水多到能顺着脖子流到背心,打湿衣服 。
用黄芪“培土生金”缓解夏季自汗盗汗
那具体怎么补脾气和心气呢?
补脾气的做法是,在脾有湿的情况下健脾祛湿,无湿的情况下补脾益气,加强脾的环节 。脾胃强健了,食物中的营养才能通过脾胃吸收生成津液,心才有力气造血,肺才有力气控制汗孔开合,从而加强心、肺的环节 。
其中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所以治疗各种气虚导致的肺卫气虚时,通常采用先强脾胃,再强肺的“培土生金”法 。脾肺气足了,心气也跟着足了 。
具体补气方法
黄芪是补气的要药,补一身之气 。小孩子每天5克黄芪,用开水浸泡后,当茶水喝,对气虚自汗很有用 。妈妈也想补气的话,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加量至10克黄芪泡水喝 。
孩子出生就检查到体质弱,确认是气虚的问题,妈妈也可少量饮用黄芪水后哺乳给孩子,妈妈和孩子同时补气 。
另外,也可黄芪搭配炙甘草,炙甘草补肺气健脾胃 。以黄芪6克,炙甘草1克,这样6∶1的比例,泡水或煮水喝,每天3次,补气生津,可以很好地缓解小朋友阴虚盗汗的情况 。
妈妈用的话,可以加2~3倍的量,比如黄芪12~18克,炙甘草3克 。
日常饮食方面
甜食、肥肉、生冷、辛辣等容易生湿的食物,妈妈要观察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的情况,适当调整,还是以反馈式喂养为主 。根据孩子具体的情况,调节孩子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配以健脾消食祛湿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 。脾湿较重时,可加入茯苓利水渗湿 。
运动方面
夏季不宜选择大汗淋漓高强度的运动,如果孩子喜欢踢足球、打篮球等比较激烈的运动,可以适当缩短一些时间 。或者平时可选择相对平缓的运动,如快走、慢跑、郊游、打太极拳等,或者妈妈爸爸陪着孩子一起,饭后散个步也是不错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