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大汗淋漓的孩子如何通过补气缓解自汗盗汗

家里有个“汗宝宝”是怎样的体验?大概就是孩子睡觉时,贴身的睡衣都汗津津的,摸着有一股潮气 。额前的头发贴着额头,一股一股的,像动画片里的三毛一样 。或者在醒着时,稍微运动一下就大汗淋漓,汗水就像珠子一样,一个劲地冒出来 。此时若是凉风一吹,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
这种情况在夏天其实很常见 。有的妈妈以为是孩子睡觉盖得比较多,或者衣服穿得比较厚,热着了闷着了,没在意 。后来渐渐发现,即使到了冬天也会这样,所以就开始担心,这样出汗是不是生病了?
从中医上来说,孩子长期睡觉时出汗,醒后就停止的这种情况,叫“盗汗”;白天动则汗出,叫“自汗” 。这两种往往同时出现,就是孩子身体比较虚弱的表现,所以也叫虚汗 。这时候,孩子的身体无法正常控制皮肤汗孔的开合,汗水流失的速度就可能会变快 。
小孩的皮肤发育还不完善,孩子比大人更容易出汗
你知道吗?其实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 。它有三个重要的工作 。
1.它是一层保护罩 。就像人体的盾牌一样,将外界和人体内部隔离开,防止各种外邪侵入 。一旦有外邪准备入侵时,人体的卫气就会赶到皮肤上,和外邪开战,人体卫气强,战胜外邪的能力就强 。
2.它是一扇窗户 。给身体通风,将身体的废气、湿气、浊气通过窗口呼出去,同时外界自然新鲜的空气再吸进来 。“肺在体为皮”,就是因为皮肤和肺进行呼吸换气的功能是一样的 。
3.它是一个水龙头 。皮肤上的汗孔可以打开,当身体内体温过高时,温热的汗液可以通过汗孔从体内流到体外,从而散走身体多余的热气 。

容易大汗淋漓的孩子如何通过补气缓解自汗盗汗

文章插图
当然,小孩子的皮肤还在发育阶段,这3个功能还不够强大,纯阳又在不断满足生长的需要,处于向外发散生热的状态,孩子身体温度通常比大人高,所以更容易容易出汗,尤其是在夏天 。
比如,天气过于炎热,衣服穿得多了,被子盖得厚了,容易出汗;吃奶吃得急了,妈妈逗他逗得哈哈大笑了,也容易出汗;刚出生576天以内的孩子,处在变蒸迅速生长的阶段,容易发热出汗;在刚刚开始学走路时,每天走一走的时候,或者学会走路开始跑着玩的时候,出汗更多;有的孩子先天汗腺发达,常常出汗;有的孩子情绪紧张了也容易出汗 。
这些出汗的情况,如果不是大汗淋漓,且没有伴随其他不舒服的情况,其实都是正常的汗出 。
从汗液生成和流失过程来看,主要是补脾气和心气
但如果,孩子在安静不动、温度适宜的环境里,仍然全身或局部出汗很多,甚至大汗淋漓时,就不太正常了,自汗、盗汗便是如此 。长期的大量出汗,会使本来就虚弱的身体更加虚弱 。我们从汗液的生成和流失的过程,看看这是为什么 。汗水可不是简单的身体喝进去的水直接到达皮肤,它的形成在人体内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
首先,饮食中的水分通过脾气吸收转化为津液,心气将这种营养丰富的津液再融入到到血液里,血液布散到身体各处并给肺气、卫气、营气、阳气等提供营养;阳气蒸腾血液,形成了较为“透明的水汽”;水汽再通过肺气推动到达皮肤汗孔,在汗孔凝结成汗水,流出体外 。
中医认为阳气、卫气等属阳,血、津液、营气等属阴,阳气蒸腾血液中的津液形成汗水,所以《黄帝内经》解释汗液为,“阳加于阴谓之汗” 。这个过程经历了脾、心、肺三脏的工作区,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汗液的正常发散 。
如果肺的环节出了问题,就是肺卫不固的出汗 。肺主皮毛,皮肤汗孔的开合,需要肺气来控制,若肺气虚弱,皮肤无法正常开合 。如果皮肤的汗孔只能开不能关,则汗液就像开闸一样不停流,如果只能关不能开,那么就无法出汗 。一般来说,肺气虚的多汗部分以头项胸背为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