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中国女性不敢活出自我?

最近,有一项美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女性抑郁终身患病率是男性的2.1倍 。也就是说,虽然女性意识在逐渐觉醒,可“女性群体”还是处于被严重精神内耗的状态 。
一个人会产生抑郁情绪的重要原因是: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了,看不清自己是谁,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用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真实的自我被逐渐压抑,甚至被吞噬掉 。
其实在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女性都会面临这样的隐形困扰,活出自我的女人少之又少 。为什么说是隐形呢?因为它确实很难被意识到,甚至已经被当成一件习以为常的事 。

为什么大部分中国女性不敢活出自我?

文章插图
之前有一个姑娘留言说:“明明我现在有车有房有爱人,可我依然感觉不到快乐 。”
我是这样回复她的:“因为你活成了别人期待中的样子,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你在戴着面具生活 。”
标榜独立的现代女性,依然在各种“隐形期待”中挣扎着 。那么今天实用菌就来跟姑娘们聊一聊:生活中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隐形期待,以及如何找回真实自我的问题 。
比如,来自父母的期待 。从传统的教育观念来看,很多父母都希望女儿的性格温柔一些,儿子的个性活泼张扬一些 。许多女孩对这些话一定不陌生:女孩就该有个女孩的样子;女孩别太争强好胜了,要听话;女孩做个安安稳稳的工作就不错了;女人要学会做家务,不然以后找不到婆家;婚姻不幸福的话就忍一忍,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女孩在原生家庭的成长过程中,总是需要面临这样的抉择:我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还是遵循父母的期待去生活?许多姑娘选择了后者,而它是以主动放弃部分真实自我为代价的 。这种人格完整性的丧失,可能就是一个人不幸的开端 。
佟丽娅在离婚前,活得小心翼翼,极其不自信 。她的父母教育她,要做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到了陈家以后,要多干活,要伺候好婆家,离婚是极其不光彩的事情 。
之前有采访人员问佟丽娅对于另一半出轨的看法,她的回答是:我觉得能回家就好 。她在婚姻中尽力忍耐,即使另一半有一次又一次的不忠行为 。也要努力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女儿” 。直到5月20号,佟丽娅官宣离婚,我们才发现原来她是一个如此有生命活力的女人 。
类似于“佟丽娅”的姑娘并不在少数,如果她们坚持真实,尊重自己的感受,就可能失去父母的爱,如果她们选择被爱,就要放弃自我 。选择后者,也就意味着真实自我的比例下降,虚假自我的比例上升,而虚假自我来源于外部的肯定 。
她们在潜意识里会觉得,自身的价值,只能来源于他人的表扬和赞美 。这也就很容易造成第二个问题:自己对他人的过度期待 。意思就是,总是在期待他人的喜欢和欣赏,若是得不到,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
【为什么大部分中国女性不敢活出自我?】现在的各种网络社交平台,使她们更容易实现这一点,却也因此变得更加焦虑 。比如,把自己展示在软件上的照片修的过于完美,锥子脸,细腰翘臀,与现实中的自己相差甚远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向他人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 。只是,过分修饰的美好,会继续加大虚假自我的占比 。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不认识自己,越来越无法肯定自己,越来越依赖别人,而真实自我无法得到表现和发展 。
《养育青春期女孩》这本书中有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别人说我漂亮让我很满足,我的自尊完全取决于人们对我网络形象的反应 。”
抖音上最近刮起一阵“擦边风”,许多姑娘穿着性感暴露,做着一些不太雅观的动作 。下面就会有人评论说:她抓住了流量密码 。有一部分人确实是为了积累粉丝挣钱,但也有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 。从表面上看,她们是在故意迎合一些男性审美,想要获得高点赞量,而实际上,她们是需要用这样的方式获得“被肯定”的快感 。她们需要别人的赞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哪怕这是虚假的,不真实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