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冰墩墩概念股连续三天涨停,冬奥板块有多吸金?

文章图片
图1/4
图/视觉中国
文/王颖 冯奕莹 赵莎莎
编辑/王立峰 陆玲
赛场内 ,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各项赛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 赛场外 , 冬奥概念股也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 。
最近几天 , 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的消息 , 刷爆了所有人的社交网络 。 被网友称为“谷爱凌概念股”的远望谷(002161.SZ)于2月8日-9日收获两个涨停 。 不过 , 公司澄清并无冬奥会相关产品 , 与谷爱凌也无相关合作 。
能与谷爱凌争夺热搜的 , 恐怕只有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了 。 冰墩墩成为新晋“顶流” , 甚至出现“一墩难求”的紧俏局面 。 冬奥会吉祥物背后的特许生产商、销售商文投控股(600715.SH)和元隆雅图(002878.SZ)连续录得三个涨停板 。
2月9日 , 由谷爱凌代言的数字基建龙头中国移动收获了1月5日上市以来的首个涨停板 , 股价创下新高 。 中国移动旗下咪咕视频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官方转播商 , 随着冬奥赛场内外的话题持续升温 , 分享了春节后的第一场流量盛宴 。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 , 目前北京冬奥概念板块共涉及73只个股 , 涉及场馆建设、交通和能源配套、赛事传播、赞助供应商、技术支持以及特许商品销售等多个环节 。
乘着冬奥会东风 , 中国冰雪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
北京冬奥组委预计 , 到2025年 , 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 。 而此前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1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主论坛发布的《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 截至2019年底 , 中国冰雪产业规模仅为4235亿元 。 如果顺利 , 冰雪产业将实现六年内复合增速15.4% 。
冰雪产业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参与北京冬奥会筹办的相关上市公司做了哪些工作?入局者能否成功分一杯羹?
一墩难求 , 涨停三连
今年冬奥会 , 晒 “冰墩墩”成为在朋友圈 “凡尔赛”的新方式 。 有网友调侃“强烈要求实现一户一墩” 。
冰墩墩这只可爱的熊猫身着冰晶闪亮的外壳 , 酷似航天员 。 从多国运动员晒冰墩墩多功能抱枕 , 到日本采访人员辻冈义堂作为冰墩墩“迷弟”成为网红 , 再到冬奥领奖台上和奖牌一起发放限量版的金色冰墩墩 , 冰墩墩热度不断攀升 , 成了虎年开年“顶流” 。
冬奥会的热度带动了文创周边的销售 。 2月5日一大早 , “冬奥官方店‘冰墩墩’卖完了”的热搜就直冲头条 。 2月6日 , 在冬奥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 ,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回应表示 , 相关部门正加大协调力度 , 增加“冰墩墩”供应量 。 特许生产商晋江恒盛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连海安表示 , 从初五开始 , 公司就给愿意提前复工的工人购买机票 , 组织恢复生产 。
冬奥周边产品大受欢迎 , 甚至出现了黄牛 。 据“平安北京”公众号2月8日通报 , 有人在指定销售网点等地高价倒卖“冰墩墩” , 非法牟利 , 扰乱正常购买秩序 。
据悉 , 北京冬奥组委共计开发了16个大类 , 5000余款特许产品 。 山西证券预计整个冬奥周期 , 特许商品收入将突破25亿元 。
特许经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计划的一部分 , 也是奥运会商业运营的惯例 。 虽然其收入占奥运会运营总收入比例不高 , 却颇有纪念意义 。 特许经营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特许商品获得利润 , 按一定比例向北京冬奥组委缴纳特许权费 。 大家每购买一件特许商品 , 比如“冰墩墩” , 就会有部分购物款作为特许权费缴纳给北京冬奥组委 , 支持到北京冬奥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