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1/8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孙光辛
来源:光锥智能(ID:guangzhui-tech)
一天喜提20+热搜 , 2月8号是被新顶流谷爱凌刷屏的一天 。
凭借逆天一跳 , 谷爱凌成功夺得冬奥会历史上首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金牌 , 也成为中国在本届冬奥会上夺得的第三枚金牌 。 但就在前一天 , 本该积极备战比赛的“谷爱凌”却还在咪咕的演播室里赶通告 , 录节目 。
当然 , 这并不是谷爱凌不务正业 。 因为在咪咕演播室里的其实并不是谷爱凌本人 , 而是她的“数字分身”Meet GU 。

文章图片
图2/8
Meet GU冬奥首秀 来源:咪咕视频
Meet GU是中国移动咪咕视频推出的首个体育数字达人 。 按计划 , 奥运会举办期间 , 它将在咪咕冬奥赛事演播室中完成滑雪赛事解说、播报及场景电商的虚拟互动等工作 。
当然 , Meet GU也并非咪咕打造的唯一一个运动员数字分身 , 除了谷爱凌之外 , 像徐梦桃、隋文静、韩聪、任子威等4名冰雪项目运动员的虚拟数字形象也在此前的相关活动中相继亮相 。
而在整个冬奥会上 , 虚拟人也并不止运动员数字分身这一项 。 比如在央视转播中负责手语解说的主持人 , 在开幕式上负责表演的演员 , 甚至在官方直播间负责带货的主播等等等等 。
总之 , 这一届冬奥会 , 虚拟人含量似乎有点高 。
赛场内外 ,
无处不在的虚拟人
虚拟人从解救被朱广权“难为”的手语老师开始 。
早在2021年11月 , 央视新闻就已经预告了它和百度智能云联合打造AI手语主播将在冬奥会上承担手语翻译的工作 。 这一消息在当时也曾在行业里引起广泛关注 。
事实上 , 手语翻译师是一个被忽视的刚需职业 。 虽然作为国际级体育盛会 , 奥运会早已关注到残疾人士 , 并在每届奥运会后都会开展残奥会 。 但由于手语翻译师的严重不足 , 听障人士却只能从转播画面中了解到很少的比赛信息 。
以南京为例 , 2020年南京市持证的听力言语残疾人约有1.2万 , 但能达到聋协服务需求的手语翻译师只有十几人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听障人士在事实上被排斥冬奥会观赏的门槛之外 。 而AI手语主播的出现却令听障人士也能和正常人一样看比赛 。

文章图片
图3/8
手语主播翻译测试 来源:央视新闻
除了明牌的AI手语主持人之外 , 从整个冬奥会的进程来看 , 虚拟人的正式参与 , 是在冬奥会的开幕式上 。
2月2日 , 在北京举办的“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开幕式上 , 中国虚拟歌手洛天依以一首歌曲《Time to shine》受到广泛关注 , 这也让它成为第一位登上奥运舞台的中国虚拟歌手 。

文章图片
图4/8
洛天依《Time to Shine》 来源/新浪财经
除了舞台上的震撼之外 , 在冬奥会上 , 虚拟人也在更多场景中有过应用 。
比如虚拟人热爱REAI就是首次被采用的数字人奥林匹克公益宣传大使 。 热爱REAI在2021年11月由新华社推出以来 , 不仅和谷爱凌的虚拟形象Meet GU进行了联动 , 也在许多公益宣传场景中与观众有过“接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