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欧网” , 作者:钱漪 , 编辑:常亮 , 铅笔道经授权发布 。
扫地机们似乎从去年开始为“人工智能”正名 。
2021年下半年 , 各扫地机品牌新品迭出、功能集成优化明显提速 , 尤其在拖布免手洗、自集尘、自清洁等体现高自动化水平的功能上“卷”了起来 。
追觅W10、石头G10、科沃斯X1 OMINI、云鲸J2等多款扫拖机器人几乎同一时间面世 , 在侧重提升清洁力和自清洁力这一点上同样不谋而合 。 网友多数表示喜闻乐见 , “国产品牌多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才好 , 不能总让国外的月亮压一头 。 ”
扫地机都会自己洗抹布了 , 懒人们“十指不沾阳春水”干家务的愿望实现还会远吗?扫拖机器人的终极形态会是什么样?“下一个戴森”能否从中国众多新锐清洁家电品牌中脱颖而出?
摆脱“人工智障”扫地机器人并非新兴物种 , 雏形的诞生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 。 但其售价居高不下、产品体验感不尽人意、工作不够“聪明”、无法解决“用户痛点”阻碍了扫地机走向大众市场 。
“扫了 , 但又好像没扫 。 ”
杨骁吐槽 , 他在2015年购入的一台扫地机清洁效果十分糟糕 , “本来半小时能搞定的家务 , 机器人要干1个小时 , 我还得再花1个小时跟在它后边二次清洁水渍 。 ”
不仅如此 , 扫地机“不太聪明的样子”也饱受网友诟病 , 被日常嘲讽为“人工智障” 。 早期用户橙红对此哭笑不得:“几分钟不见(扫地机)踪影 , 八成就是卡在哪个角落了 , 或者正和地上的袜子打架 , 等着我去救它 。 ”
过去的产品力缺陷主要对应扫地机器人的导航技术、避障技术及清洁技术局限性 , 随着头几个“吃螃蟹的人”引领每一细分层面技术的创新迭代 , 扫地机器人主流技术自2000年至今经历了随机碰撞、局部规划到全局规划的三个演进阶段 。
文章图片
全局规划的导航技术是体现扫地机产品力的关键 。 在整体导航技术步入先构建地图、后规划清扫路径的全局规划阶段之前 , 扫地机器人市场充斥着“随缘扫扫、到处乱撞”的产品 , 如此 , 不温不火地发展了十余年 。
2016年前后 , 随着底层技术逐步成熟 , 全局规划、LDS激光模组、SLAM算法叠加运用 , 扫地机器人产品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 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加速带动产业升级 。
【扫地机摆脱人工智障,就在今年】关键技术创新显著提速 , 扫地机产品进入“小步快跑”的密集创新期 , 产品功能研发迭代周期从5-7年大大缩短至1-2年 , 创新方向主要为功能集成化 。
导航方面 , 2015年 , iRobot推出业内首个同时搭载LDS SLAM激光加VSLAM视觉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 清洁技术方面 , 2017年 , 科沃斯推出业内首款扫拖一体产品;2019年 , 云鲸率先落地自动洗拖布的产品云鲸J1 。
避障方面 , 科沃斯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开始应用单目+3D TOF激光技术以及3D结构光避障技术;2020年 , 石头科技推出业内首款拥有双目摄像头+AI算法识别物体的AI双目避障功能的产品 。
同时 , 一批国产厂家凭借不落后于国外厂家的算法自研和成本控制能力 , 将扫地机器人售价压到同期海外竞品的五分之一 , 兼顾产品性能和成本 , 引领行业技术变革 。
扫地机进入从“能用”到“好用”的渐进式创新阶段 , 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迎来清洁家用电器领域少有的高增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