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终究难成乔布斯( 三 )


两大巨头的夹击 , 让英伟达遭受了沉重打击 。 也是在这个时候 , 黄仁勋主动找微软谈判 , 2003年 , 双方达成和解 。
而围绕在黄仁勋身上标签 , 除了创业传奇经历 , 还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调侃称号:“两弹元勋”“核武狂魔”“煎蛋狂人”等 。
在21世纪初 , 面对ATI的逐渐崛起 , 英伟达匆匆推出了GTX480、GTX590等显卡 。 结果由于GTX590显卡对电源要求更高 , 当时配套的高端主板无法承载GTX590所需电量 , 导致GTX系列多次发生自燃事故 , 甚至还有网友直播煎蛋 。 GeForce FX 5800 Ultra显卡也因为其风扇噪音而得到了“吸尘器”“吹风机”的称号 。

黄仁勋终究难成乔布斯

文章图片
图5/7
图源:bilibili视频截图
甚至在一档军事节目中 , 一位主持人在介绍如何攻击航母时失误说到:搭载了690战术核显卡的榴弹 , 只需一发就能摧毁一个航母战斗群 。 主持人的口误被网友引用到了英伟达身上 , 很多人把英伟达称之为“核弹工厂” , 而黄仁勋也被网友冠之以“两弹元勋”“核武狂魔”的称号 。

黄仁勋终究难成乔布斯

文章图片
图6/7
图源:bilibili视频截图
C
【黄仁勋终究难成乔布斯】在黄仁勋带领英伟达走过的二十九年间 , 从PC时代到移动通信时代 , 再到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时代 , 对于英伟达来说 , 人工智能的到来 , 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发展节点 。
2012年 , 是英伟达的重要转折点 , 也被黄仁勋称为是人工智能发展标志性的一年 。 在这一年的ImageNet竞赛中 , 取得突破成绩的Alexnet的发明人亚历克斯就使用了英伟达的GPU , 证明了GPU适用于许多并行计算机的神经网络 , 比CPU快得多 。
这一现象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 包括谷歌、百度等在内的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研究都转向了GPU深度学习 , 进而导致英伟达的芯片一度供不应求 。
在入选2021年《时代》年度最具影响力100人之时 , 《时代》杂志如此评价黄仁勋: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 使得计算机能够完成曾经需要人类感知和判断的事情 。 这件事上 , 黄仁勋创办的硬件企业 , 创造了先决条件 。

黄仁勋终究难成乔布斯

文章图片
图7/7

而黄仁勋收购Arm ,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 , 当年由英特尔一手促成的与微软建立的Wintel联盟 , 一度垄断了世界微型机芯片与操作系统市场90%左右的份额 。 在英特尔从一家小作坊变成“超级航母”的路上 , Wintel联盟功不可没 。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这样回忆微软与英特尔的友谊:“微软和英特尔一起努力 , 开发更为快速的处理器 。 上世纪80年代以前 , 苹果公司是个人电脑产业的霸主 。 IBM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英特尔的处理器和微软的操作系统 , 因而取代苹果成为个人电脑产业的老大 , 英特尔与微软此时也成为电脑产业的巨人 。 ”
如果黄仁勋收购Arm成功 , 借助英伟达GPU领域的霸主地位 , 再辅以Arm架构在CPU领域的主导地位 , 其成为芯片领域下一个乔布斯的故事或许就在眼前 。 而随着收购Arm失败 , 这一切都成了明日黄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