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的25亿奥运赌局败了( 三 )
“谷爱凌居然也是汤臣倍健的品牌大使!忍不住喊一声这个真的很好!!”某百万粉丝网红在抖音发言道 。 更多的想象力 , 也因为超级流量的加持 , 以几何数量的增长 , 不断延伸 。
生态的力量的降维打击 , 让冬奥短视频抖音、快手二选一的游戏变得没有悬念 。

文章图片
图4/5
尴尬的快手图文冬奥直播
无独有偶 , 在上一次重点体育赛事中 , 东京奥运会里最成功的运动员 , 我国短跑名将苏炳添 , 也选择入驻抖音 。 推广中显示 , 抖音凑齐了中国田径的主力阵容不得不说 , 这样的结果合情合理 。
错过谷爱凌看似偶然 , 实则是必然 。 但是 , 深耕体育的这条路 , 并非没有正面例子 , 腾讯的例子其实可以拿来借鉴 。
深耕体育赛事的腾讯能给快手什么启示
在快手三季度的财报中 , 可以看出 , 夏季奥运会对于快手来说还是有兴奋点的:“作为2020年东京夏季奥运会的中国短视频及视频点播合作伙伴 , 我们此次内容运营开展顺利 , 截至2021年8月 , 快手应用上奥运相关的内容视频总播放量达到730亿次 , 端内总互动人次达60亿 。 ”
虽然依旧没有找到更好的盈利方式 , 但是在刺激活跃用户 , 内容创作 , 品牌互动等多个方面找到了增量 。
也正是这些方面的不俗表现 , 让快手有信心在本次冬奥会上继续下注 。 只是 , 从现阶段来看的运营策略 , 快手还是需要从老大哥腾讯身上学习更多 。 而如何将短视频与体育赛事更好地结合也是快手急需解决的创新命题 。
体育赛事从来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 前有东方ESPN乐视翻车直接破产 , 后有PPTV , 爱奇艺亏损经营 , 而现在来看留下来并持续盈利的只剩下腾讯 。
据报道 , 大约几年前 , 腾讯总裁刘炽平曾和“东方默多克”黎瑞刚在香港聊起NBA 。 面对刘炽平一亿美元一年是不是太贵的问题 , 黎瑞刚坦白讲:“贵是贵 , 你还得要拿 。 这种头部资源是稀缺资源 , 对用户具有强粘性的资源未来广告价值、收费潜力巨大 。 ”
在随后的几年当中 , 腾讯也几乎跑出了不错的效果 , 除了广告和内容付费之外 , 腾讯几乎尝试了所有的方式去创新 , 上下游全产业链覆盖 , 体育电商 , 相关衍生综艺 , 体育艺人经纪 , 包括联动其他业务等等等 。 这些业务对于内容生态的开发 , 对于未来迎接国家战略层面对于体育的重视 , 都是不错的提前布局 。
但这一切的前提 , 还是在于如何真正能运营好体育赛事 , 这一点可以从腾讯体育运营总经理赵国臣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访谈时 , 提到了三点能力中 , 找到一些答案 。

文章图片
图5/5
第一大视频能力 。 腾讯体育接手NBA的第一年 , 全年工作的关键词是“高清不卡顿” , “同时几百万用户在线 , 需要一个高峰值的CDA和带宽 , 这个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 第二就是媒体的专业能力 , 而腾讯的NBA演播室也刚刚获得了NewscastStudio评选的最佳体育演播室奖 , 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设计 , 腾讯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端 。 第三个就是一个入口能力 , “你要能聚拢用户” , 腾讯也是这样不断去渗透用户的 。
但现在来看 , 快手在这几个方面都做的略有瑕疵 。 在转播权方面 , 由于只有文字+动图的配搭 , 体验感不佳 , 不必说所谓高清 , 在谷爱玲夺冠时 , 快手转播只有一排感叹号 , 可以说非常鸡肋 。 再说专业媒体能力 , 这一次的胶着也非常夸张 , 咪咕体育凭借前奥运冠军王濛的夸张且的解说出圈 , 赢得了一片掌声 , 快手此次在专业团队上请来了央视的蔡猛、房雪峰、陈晨等 , 但仔细看其实都与冰雪赛事相关性不大 , 蔡猛比较出名的是在乒乓球的解说方面 , 而其他两位知名度不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