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北京成功获得冬奥会举办权以来 , 《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全面展开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有序推进 , 科技全方位融入场馆建设、运动员训练、赛事运行指挥、服务保障等各环节之中 , 涌现了一系列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 , 为冬奥各项工作赋能添彩 。
国内众多高校发挥自身学科优势 , 承担起“科技冬奥”重点课题项目 ,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 创造高新科技亮点、应用新技术成果 , 充分展现了冬奥竞技感和现代感 , 成为赛事的安心保障和耀眼底色 。 可以说 , 北京冬奥会已成为中国科技的舞台 , 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出协同、先进、人文的高校科技创新形象 。
首先 , 充分彰显了高校科技创新之协同 。 优质、绿色的造雪技术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一大特色 , 在提供雪务保障、实现用雪自由的同时 , 更是为后冬奥时代中国人能更好地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了技术保障 。 其实 , 这也正是得益于高校、科研院所、相关滑雪行业企业等不同科技力量的协同攻关 。 未来 , 高校应进一步发挥好在科学理念、思维、训练中的独特人才优势和基础研究实力 , 深度融合现代产业体系 , 与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增进协同创新 , 运用科技力量提高技术供给质量和效率 , 实现科技创新捷报频传 , 不断迸发中华民族的创造伟力 。
其次 , 集中涌现了高校科技创新之先进 。 科技赋能北京冬奥 , 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标杆” , 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 。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不断突破冬奥“卡脖子”技术 , 一系列炫目科技加持 , 秀出了冬奥盛会的“未来感” , 展现着科技创新的先进性和无穷魅力 , 完美契合了“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口号 。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基础研究和重大创新中具有独特优势 , 是创新人才培养和汇聚的主阵地 , 应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 高校科技带动各条科技战线追求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精神 , 集中涌现大批世界一流的重大科研成果 , 硬核打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并将中国学术前沿、技术标准源源不断地引向世界 。
此外 , 大力凸显了高校科技创新之人文 。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通过智慧管理实现气温分层 ,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将融化雪水回收存储用于再造雪等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 , 不仅成为展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 , 更是融入鲜明的中国元素 , 将科技作为一种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 “科技冬奥”更是“人文奥运” , 凸显独特人文魅力和文化价值 ,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 诠释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 , 多维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弘扬人文”的良好氛围 , 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蕴藏的巨大潜能 。
高校应积极履行国家使命与社会责任 , 树立科技创新人本理念 , 在未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 高校科技助力冰雪盛会 , 不仅将北京冬奥装点得更精彩 , 推动竞技体育达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 还要总结和传播两届奥运留下的宝贵制度遗产、文化遗产与科技遗产 , 为今后全民共享冬奥成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促进全民健身更加多彩多样打下坚实基础 , 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蓄积强大力量 。
【高校科技创新引领冬奥向未来】(作者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2年02月11日第2版
作者:张立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