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多人对古代的科举考试有误解,以为科举考试就是写一篇文章,主考官阅过卷,觉得好,皇上朱笔一批,就可以成为状元郎,披红戴花,跨马游街,入仕做官了 。其实,这都是电影电视看多了 。过去的科举制度很严格,考的内容也很多,就拿唐代来说吧,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两类:一类是常科,每年举办一次,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等五十多种,很多著名诗人都是进士科出身,比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杜牧等,太多了;另一类是制科,时间一般不固定,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目的在于选拔各种特殊人才,有博学宏词科、文经邦国科、达于教化科等,相当于现在的艺体特长生,录取得很少,白居易在考中进士几年后,又参加了制科考试,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立马升官,次年即任翰林学士 。由此可见,自古到今,有艺体特长的都有捷径可走 。
唐代科举要求严苛,宁缺毋滥,录取率极低,进士科每科有三四千人报考,一般录取也就三十人左右,而且考试的方式五花八门,有口试、贴经(填空),墨义(相当于口试的笔试化),策问(论文),杂文(诗赋)等,考试的内容也很多,从时事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法律、盐政、漕运、历史、数学、文字学到儒家、道家的经典著作等,内容繁杂,远比现在的高考内容多多了,也难多了 。
现在的高考,作文一般为记叙文或者议论文,要求不能写成诗歌,所以现代人的诗歌水平其实很差----不仅写得不好,很多人连欣赏都不会 。唐代科举正儿八经的要考诗赋,读书人都要学习写诗,所以唐代能涌现出那么多的名篇佳作和著名诗人也就不足怪了 。
“学好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是普天下学子的共同梦想,无论家境富有或者贫寒,所有学子们都希望能考取功名,一来光宗耀祖、福荫门庭,二来名利双收、泽被后世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的寒门子弟来说,这是实现阶层跨越的唯一出路,所以才有了“头悬梁、锥刺股”“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焚膏继晷、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等描写刻苦读书、勤奋上进最终改变命运的感人故事 。而对于富庶家庭的子弟来说,也有很大的诱惑,毕竟,考取功名入仕做官才能保证家族声望与财富的代际传递 。
唐代的诗人中,有两个人出身富庶且博取功名的执念最深:一个是名动天下的李白,另一个就是陈子昂 。
李白的家里很富庶 。有人做过计算,李白年少时仗剑出川,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云游三年,耗费的银两不下几十万----没有雄厚的家底,再任性的太白金星也不敢这么造 。而且,李白为了当官,遍访名流,到处干谒,写过不少马屁文章和诗作,干过很多荒唐事 。详见拙文《从李白的<与韩荆州书>略论拍马屁的艺术性》 。
陈子昂的家里也是土豪,世代巨富 。有多富?《新唐书》里说,有一年发生饥荒,陈家拿出一万多石粟米来救济百姓 。唐初的米价大约是每石30到200文不等,1000文相当于一贯,也就是说,陈家一口气捐出了300至2000贯钱,由此可见,陈家的财富可能不止“家财万贯” 。
和李白一样,陈子昂对考取功名的执念也很深,但和李白到处干谒拍马屁不同,陈子昂选择了一个非常另类且传播效率极高的办法:整个有轰动效应的大事件----摔琴 。
话说有一天,陈子昂正在街上闲逛,看见一个人卖胡琴,围观的人纷纷问价,得到的回答是----百万钱,这简直是天价,一下子把很多潜在的买主变成了打酱油的围观者 。陈子昂看到这把非常精美无比金贵的天价胡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马上掏出一千缗,把琴买下来了 。
- 冬瓜黑豆汤怎么做?
- 胡萝卜牛肉汤怎么做呢
- 乌鸡干贝汤怎么做?
- 花蛤豆腐汤怎么做好吃
- 猪肚玉米汤的做法有哪些
- 眼睛疲劳汤怎么做?
- 乌鸡鹿茸汤做法
- 金针菇海鲜汤的做法有哪些
- 观叶植物用什么肥最好如何施肥让叶子更油亮
- 板栗怎么做好吃?挑选板栗的4个技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