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滚子的风水 浪花滚月风水( 三 )


迂腐官员不知蝗虫从何而生
竟让农民下海捞虾
民国报纸上也报道过幼蝗过河的新闻:“磁县南区水鱼网村,村东南发现大批蝗蝻,方圆约有十里,自东南向西北移动,所过之处,田禾一空 。行至澄河时,虽水流甚急,而蝗蝻均能在水面上安然渡过,毫无畏惧之状 。蝗蝻均系黑背灰腹,长约半寸,并无飞翅,唯在前领导者则是老蝗,以翅飞行 。凡老蝗飞到之处,小蝗亦必随之而至 。老蝗飞时,哗哗有声,真有遮满天空之势,但其落止也只在树上 。其飞过之处,树木之叶无一留存,刻下西北区之居民正在派人堵击,而迷信者更为八蜡庙奉神演戏,祝免天灾,殊可笑也 。”(1927年9月10日《益世报》)
这篇报道里的农民分为两派,一派试图堵截蝗虫;一派只能求助于神力,在八蜡庙前搭台唱戏 。什么是八蜡庙呢?就是祭祀农神和相关鬼怪的庙宇,后来因为蝗灾惨烈,大约在明清时演变成专门供奉蝗虫的虫王庙 。
古人缺乏昆虫学知识,不知道蝗虫从何而生,更不知蝗灾因何暴发 。直到民国初年,还有迂腐不化的官员认定蝗虫是鱼虾孵化出来的 。1918年河北闹蝗灾,治蝗督办印发《捕蝗须知》,竟然让农民下海捕虾,因为“蝗为虾子所变而成” 。官吏如此愚蠢,百姓又能聪明到哪里去呢?1943年河南商丘蝗灾,当地老太太面向西北,集体祭拜,从篮子里拿出供品、鞭炮、黄表纸,一边磕头一边念念有词:“蚂蚱爷,蚂蚱奶奶,俺来给您磕头赶香烟,您老都拐回去吧,给俺留碗饭吧!”看见有人捕打蝗虫,就有老太太上前阻拦,还向蝗虫求情:“俺说恁是神虫,恁给俺留个人情 。谁说恁是蝻子,恁给他吃成光杆子!”
中原大蝗灾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功治蝗
民国时期蝗灾不断,规模最大的蝗灾却发生在1943年到1944年之间的河南 。根据国民党政府的不完全统计,在那两年当中,河南共有九十一个县遭受蝗灾,至少一千三百万亩耕地颗粒无收,将近四分之一人口被饿死 。这场蝗灾之所以如此剧烈,原因有四:第一,1938年黄河决口,大批良田被淹,然后盐碱化,只能撂荒,而蝗虫最喜欢在荒草凄凄的环境下产卵;第二,中原战争不断,政权割据,没有强有力的政府帮助农民统一灭蝗;第三,老百姓在战乱和饥荒中流离失所,朝不保夕,既没有灭蝗的能力,也没有灭蝗的动力;第四,如前所述,官府愚昧,民众迷信,找不到可靠的治蝗方法 。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原大蝗灾期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应该是治蝗最积极也最有效的政权,从1944年到1946年,边区政权用两年多时间成功控制住了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的蝗灾 。当时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是发挥了强大的动员能力 。边区有剿蝗总指挥部,各行政公署有剿蝗分部,各县、各区、各乡、各村都成立了剿蝗队 。县与县之间,区与区之间,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也有联合剿蝗组织,彻底杜绝以邻为壑 。村民本来一盘散沙,在边区政府领导下,都成了半军事化的组织,一个大村组成一个中队,一个小村组成一个小队,相邻的村合成一个大队,每个剿蝗队都有明确分工 。太行军分区还派出八路军一二九师与村民并肩作战,义务灭蝗 。到了捕杀蝗蝻的季节,在县城上班的行政干部纷纷下乡,中小学的师生也暂时停课,拿着小铲子和小扫把,下地翻找蝗蝻 。
其次是摸索出了比较科学的灭蝗方法,包括烟熏、火烧、挖沟、填埋、灯光引诱,甚至还动用了从日军手中缴获的生化武器 。为了避免被蝗虫的分泌物熏晕,为了避免感染疾病,青壮劳力都用湿毛巾堵住口鼻,老弱妇女负责用大锅烧水,为毛巾消毒 。每个剿蝗大队还配备一名军医,有人呕吐或晕倒,马上送到帐篷里救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