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贷运营六年 通联支付卖出稀缺牌照( 二 )


上述互联网流量平台合作方客服人员也告诉采访人员 , “小通喜花花”是由通联支付提供客户咨询服务 。
“放弃小额贷款业务或更多出于整体收缩信贷业务的考量 。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介绍道 , 由于助贷业务对支付机构拥有场景与用户要求更高 , 目前市面上的支付机构通过自身存量用户对接外部平台 , 提供撮合以及技术支持等服务比起助贷更为常见 。
“场景对于小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比如通华小贷的新股东新氧科技坐拥医美场景 , 接手小贷牌照就是水到渠成 。 ”有业内人士这样说道 。
联合开发服务不为行业看好
有金融科技行业专家告诉采访人员 , 当前第三方平台涉足信贷业务具有持牌化趋势 。 “通过服务发现信贷业务利润丰厚 , 继而下决心申请牌照 , 推出自己的产品是目前较为普遍的道路 。 ”
既然仍在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发贷款产品、提供咨询服务 , 为何不在持牌自营的路上深耕?
“小贷行业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 , 很难再激进地开展创新业务 , 此时转让是明智之选 。 ”一位支付行业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表示 , “自己直接放贷”与“提供基础服务”在盈利能力上孰优孰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 “在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的时候 , 市场属于蓝海 , 竞争少、进入壁垒低 , 因此初期很多金融机构选择自营信贷业务 。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 , 越来越多市场主体涌入该领域 , 竞争与日俱增 , 客户群体也开始不断下沉 , 导致部分企业无法获得与昔日一样可观的利润 , 甚至亏损 。 在此情况下 , 对于风控水平要求较高 。 同时也逐步出现了给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企业(比如技术服务等) , 这些服务由于不需要对于客户的违约风险兜底 , 反而出现了比直接放贷利润更为可观的情况 。 ”
多位人士也向采访人员表示了对支付机构开展信贷相关服务的悲观态度 。
王蓬博在接受采访时告诉采访人员 , 聚焦主业是支付行业的一大趋势 。 而全国性的小额贷款业务监管也在不断收严 , 对风控模型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 与此同时 , 机构本身流量规模也是能否盈利的重要因素 。 “对于支付机构 , 由于其本身就需要拓展场景与客户 , 所以同样需要流量支撑的自营信贷业务就显得有些‘鸡肋’ 。 ”
支付产业网创始人刘刚指出 , 支付机构应是专营支付 , 不得兼营其他业务一直是监管风向 , 剥离小贷业务或由合规性考量 。 “并且当前监管环境收严 , 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彼此数据独立 , 自营小贷业务无法依托支付数据 , 发展空间有限 。 ”
【网络小贷运营六年 通联支付卖出稀缺牌照】对于非银行支付公司提供咨询业务的前景 , 安光勇亦认为 , 虽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 支付公司拥有包括支付金额、地理、时间、场景等大量宝贵信息 , 协同效果可观 , 但是目前监管正在不断收严 , “断直连”等监管政策相继出台 , 在目前来看该业务的前景仍然有待观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