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 , 英伟达不但没有将ARM收入囊中 , 反而损失了12.5亿美元押金 。
软银方面表示 , 根据协议条款 , 押金12.5亿美元不可退还 , 此项金额将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第四季度财政年度确认为利润 。
不过 , 英伟达并非一无所获 。 英伟达与ARM达成合作协议 , 前者将获得长达20年ARM架构许可证 , 未来可通过ARM的IP授权来开发ARM架构CPU 。 黄仁勋表示 , ARM公司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 作为ARM的客户 , 我们将在未来几十年里继续支持他们 。
王树一对采访人员表示 , 英伟达并购ARM的必要性并不大 , 英伟达想进军服务器市场 , 还可以继续买ARM授权 , 一下子买断十年授权 , 或者支付费用让ARM开发专属架构 , 都比收购来得划算 , 收购唯一的理由不过是现在英伟达股价高 , 以大部分股权和小部分现金去购买一个优质资产比较划算 。 评估一下圈内资产 , 值得英伟达购买的上规模的公司并不多 。
一位国内知名芯片公司的内部人士对本报采访人员表示 , ARM本身并不销售CPU , 它根据芯片设计公司不同的需求和能力 , 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对外授权模式 。 一是ARM通过针对IP授权的前期授权费 , 包括ARM架构和IP;二是根据每颗芯片售价按比例抽取版税;三是通过新增的软件服务来获益 。 ARM的指令集虽然不开源 , 但只要花钱 , 就能从ARM拿到指令集的授权 。 英伟达之所以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促成这个交易 , 是希望通过GPU和数据中心业务 , 将自身的AI战略推向新的高度 。
上述人士认为 , ARM近几年已经摆脱了人们对其的固有印象 , 即使在X86统治的市场 , 譬如HPC(高性能计算机)和PC(个人电脑)业务也有建树 。 ARM架构的CPU从客户端计算扩展到超级计算、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 这也是英伟达对其青睐有加的主要原因 。
新泰证券半导体分析师王志伟也对本报采访人员表示 , 英伟达收购ARM , 其目的是布局数据中心和移动芯片领域 。 在此之前英伟达已经完成了GPU+DPU格局 , 而收购ARM这个关键指令集架构 , 可以形成CPU+GPU+DPU的全产业链的布局 。 即使收购失败可能会对英伟达的自由度有所限制 , 对其业务影响并不大 。
ARM寻求上市
虽然ARM再次卖身无果 , 但已经确定IPO 。 软银方面表示 , 将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内开始筹备ARM的IPO , 相信ARM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将继续成为移动计算和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心 。
据悉 , ARM还宣布其董事会已经任命Rene Haas(雷内·哈斯)成为新任首席执行官 , 并加入董事会 , 为IPO进行准备工作 。 此项人事任命即刻生效 。 雷内将接任原首席执行官与董事会成员Simon Segars(西蒙·塞格斯) 。
软银集团CEO孙正义称 , ARM很可能会在以科技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 , 因为ARM的许多客户都在硅谷 。
孙正义表示 ,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半导体史上最大规模的IPO 。 ”
尽管近期全球科技股估值面临重大打击 , 但整个2021年度 , 美股市场频频打破纪录 。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供应链危机等一系列冲击 , 但流入股市的资金首次突破百亿美元 , 2021年美股成交金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03亿美元 。
截至美东时间2021年12月30日 , 道琼斯指数累涨18.92% , 标普500指数累涨27.23% ,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累涨22.14% 。 近年来在美国上市的半导体股票一直在疯狂上涨 。 过去一年 , 英伟达股价累计涨幅达74% , AMD股价上涨超过40% , 高通股价上涨超过20% , 远好于欧洲半导体企业英飞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同期表现 。
王志伟表示 , ARM进行IPO对其自身来说是件好事 。 募集的资金可有效地缓解ARM在研发中心巨资的投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