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二 )



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文章插图



因前天下雨,加之林木葱郁,石阶上满是淡黄的青苔和堆叠杂乱的枯叶子,有点滑溜,需小心行走 。环望周边山体,方才发现,山腰腰身是曲型的交椅背,整个山体陡峭非常,中间一龚石崖自山顶垂挂下来 。斗山道观就处在崖壁上,上下两座 。因场地限制,小巧如土地庙 。近些年已由后溪名医林家和先生捐资修葺道观和登山防护梯 。

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文章插图



掩映在林木丛中,山崖间的“天仙宫”匾额,两侧楹联:“天地开泰民安乐,仙佛灵感家安宁”祈求国泰民安了 。依山石修了一个屋子形,后墙山石犬牙交错,照原样藏于屋内,神像置于石崖前 。

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文章插图




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文章插图



台前下方堆叠的小平台,树木丛生 。

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文章插图



我们绕过天仙宫,继续往崖顶上攀爬 。凭借防护栏,方便安全得多,小心翼翼上了“倦翁台”,何以用此名字,不得其解 。门联:“游人仙台玩,玩人仙台游”由林家和题写,此联读来觉得奇巧,莫非道出神仙的逍遥、快乐!

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文章插图




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文章插图




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文章插图




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文章插图



周边崖壁上的摩崖石刻,斑驳难辨,残留一段失缺的故事,遗憾了 。山上有块南宋嘉定庚午年1210年,刻着“道观”等字的古石刻残碑,让人陡然间穿越历史的天空之感慨!

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文章插图



往山顶上望,全然是陡坡,防护栏并没有向上延伸,只能小心攀爬上山 。
连站大道开通前,斗山山巅改种经济林 。远观斗山,恰似理了个阿福头,留交椅背两翼范围内天然林木,其他清理掉 。也是一个午后,同堂弟带几个小孩,从崖壁上爬上山巅,山巅平坦,一片“树籽(地瓜)园,一龚一龚,向东侧有一坟墓 。举目四望,东北侧龙潭水库库区,碧波荡漾,山光水影,村舍俨然,远山拱秀,南面山脚下,动车站就在坑口,长如飘带的动车路直远处直延伸过来,甚是壮观 。

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文章插图



下得山腰交椅座中间一垄坡地上的仙树石床,传为仙翁修炼、休憩之所 。手触摸石床,脑海中想起《神雕侠侣》中小杨过初入古墓,小龙女让出的石床,只是这里要小巧得多了 。面向山体环望周边山高林密,空气清新,阳光渗入树稍,温暖可人,鸟鸣声无处不在,佛若置身仙境,仙翁当年就在此处品茗,松下问童子的画面映入眼帘 。

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文章插图




下山蜈蚣形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蜈蚣地

文章插图



斗山庵前右侧的古井,泉水常年不枯竭,泉水甘甜清冽 。附近民众,常常用大箱子装水回去泡茶 。惹得不少游客纷纷带上简易煮水装备,就在如大伞般的榕树底下石桌上品茗一泡,淳香甘甜、楚口留香,好享受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