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回顾中国铁路机车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二 )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回顾中国铁路机车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文章插图
解放型蒸汽机车
胜利型蒸汽机车是四方厂于1956年制成的客运机车 。编号从601号开始,到1959年停产为止,共计生产了151台 。胜利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投人运用后,使长途直达旅客列车扩大了编组,客车数量由9辆增至 13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胜利"(代号SL)这一名称是1959年变更机车型名后,对轴式为2-3-1的"ㄆㄒ"型("太平洋",PF,RM)机车的统一规范名称 。区分的标志是:ST型600号以上的机车是四方机车车辆工厂的仿制车,600号以下的主要是日伪时期的パシロ型机车 。
胜利型蒸汽机车
建设型蒸汽机车为干线货运、调车及小转用机车,是大连厂在己经初步改造的解型 (代号门31)蒸汽机车的基础上进行代化改造设计开发成功的 。1957年7月制成功第一台机车,并于同年9月投人批生产 。其后戚墅堰厂也开始批量生产这种车 。至1965年大连和戚墅堰两厂共生产型机车1071台 。大同厂和二七机车车辆也生产了一部分 。该型机车总共生产了 16台 。
建设型蒸汽机车
东风1型内燃机车是大连机车车辆工厂1964年开始对巨龙号内燃机车进行改造后成批生产的干线货运机车,共生产706台 。当两台机车重联使用时,可由任一机车的司机操纵机车 。机车标称功率是1500kW,最大速度100km/h,车长16685mm 。曾经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主力,为中国铁路服务了逾40年 。火车迷尊称其为“老东风” 。
东风1型(DF1)内燃机车
东风2型内燃机车(DF2),原称ND2型内燃机车,是中国铁路的内燃机车车型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代电传动内燃机车的代表车型之一,与东风型、东风3型机车通称为“老东风” 。东风2型内燃机车是由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于1964年研制成功的调车内燃机车,装用一台1080马力的6L207E型二冲程中速柴油机,适用于大型枢纽车站、编组场的调车作业、区间的小运转作业任务,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内燃化初期的主型调车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和成都机车车辆工厂于1964年至1986年间共生产了148台该型机车 。除此之外,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于1967年亦试制了一台1800马力的东风2增型机车,采用涡轮增压的6L207EZ型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但没有投入批量生产 。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回顾中国铁路机车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文章插图
东风2型(DF2)内燃机车
东风3型内燃机车与东风型内燃机车构造基本相同,仅牵引齿轮传动比由4.41改为3.38,机车标称功率也降为1050kW 。是大连机车车辆工厂1969年开始成批生产的干线客货运机车,共生产226台,车长16685mm 。
东风3型(DF3)内燃机车 东风3型(DF3)内燃机车
东风4B型内燃机车(DF4B)是中国铁路使用的一种干线客、货运用内燃机车,也是中国铁路第二代电传动内燃机车的代表车型 。东风4B型内燃机车的发展历程始于1965年开始设计、1974年投入批量生产的东风4型内燃机车和240/275系列中速柴油机,但由于柴油机本身设计和制造工艺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早期出厂的东风4型机车投入运用后故障频生,在历经大量设计改进和试验研究之后发展出16V240ZJB型柴油机,使其可靠性和耐久性得到大幅提高 。
1982年,作为东风4型机车升级产品的首台东风4B型机车问世,经过全面的性能试验和运用考核后,证明其可靠性和经济性比东风4型机车有明显提升 。1984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开始批量生产东风4B型内燃机车,资阳内燃机车厂和大同机车厂也于1986年加入生产行列,已生产了超过4500台东风4B型内燃机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产量最大、运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内燃机车车型之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