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思然一样 , 鞠猫猫也在春节假期结束后踏上了减肥之路 。 为此 , 她重拾了许久没打开过的健身App Keep , 计划使用哑铃和弹力带等辅助工具 , 目标是塑形 。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 , 鞠猫猫算是对自己狠得下心的 。 运动之外 , 她还参加了一家综合性医院的减肥试验项目 , 在抽了六管血化验、手握电极杆站上体脂秤、戴着连有管线的呼吸面罩平躺检查十几分钟后 , 她拿到了医生开出的初诊方案——从能吃什么到不能吃什么 , 从什么时候吃到应该怎么吃 , 精确至几点几分 , 以及几克和几毫升 。
分离乳清蛋白粉、深海鱼油胶囊、二甲双胍(实际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善存......从医院出来 , 鞠猫猫在手机备忘录里敲出了一张长长的待购买清单 , 而在物资准备的过程中 , 她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饮食——比如告别在外用餐 , 晚饭只吃一小盒轻食 。 然而 , 这并不足以使她支撑到入睡 。 临近夜里11点 , 饥肠辘辘的鞠猫猫给朋友发了一条微信诉苦:“我好饿 , 我陷入了吃饭焦虑 。 ”
比起鞠猫猫所遵循的精密且苛刻的营养学减肥法 ,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更热衷于通过运动与体重烦恼挥手再见 。 无论是健身房、体育馆等线下场所 , 又或是健身App、健身视频等线上方案 , 均各有拥趸 , 备受欢迎 。
正月初四下午 , 已经休息了一周的严俊昊就收到了教练发来的消息 , 问他准备何时前往健身房继续锻炼 。 “教练一是觉得年后健身的人会比较多 , 二是也想让我早点行动起来 , 健身这件事 , 中断太久不止是很容易懈怠 , 肌肉耐力也会下降 。 ”而他所在的健身微信群凭借聊天记录印证了健身房的人气 , 上一条是一位用户正感慨“今天晚上的团课都爆满了” , 下面紧跟着就冒出来一句“看来过年大家都吃了不少 , 一开门全来了” 。
至于Keep等健身App , 不只“召回”了类似鞠猫猫的老用户 , 还吸引了一批初入该领域的新用户 , 季意园就是其中的代表 。 她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 此前她倾向于根据B站健身UP主的视频进行间歇性打卡 , 这次则希望尝试一下Keep的自选课程 。 “上面的动作示范和讲解比较详细 , 而且比自行按照视频练习更具备系统性和参考性 , 数据一目了然 , 能够敦促我更自律一些 。 ”
健身撑起的千亿新市场
由于经常网购 , 季意园加入了不少淘宝店铺组织的用户微信群 , 群聊内容既覆盖催促上新、闲置交易等本就与店铺商品相关的话题 , 也涉及诸如好物交流、减肥健身一类的消费日常 。
在季意园的印象里 , 其中一家女装店铺的微信群十分活跃 , 经常有用户询问店主何时上架速干短袖、瑜伽裤等运动服装 , 一些昵称熟悉的用户不仅会交流健身心得 , 还不吝于分享减肥食谱 。 最近 , 就连店主也在群内发言:“又想穿裙子了 , 这几天还是得坚持运动 , 发完货马上去健身房打卡一下 。 ”
上海体育学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健身趋势》报告中提及 , 减重运动已成为成年男性与成年女性健身需求的主导因素 。 这背后 , 一方面是潜在的身材焦虑 , 另一方面是对健康的向往与追求 。
鞠猫猫自称“连续减肥(失败)者” , 一时兴起却极难坚持 , “像烟民戒烟段子说的那样” 。 大学时期 , 受益于饭菜难吃的食堂和当时红极一时的“郑多燕小红帽减肥操” , 她甩掉了十斤体重 。 初入职场 , 微薄的薪水也促使她克制住了对美食的期盼——那是她为数不多的减肥成功经历 。
在随后的几年里 , 鞠猫猫报名了1200元六节的蛙泳课 , 也曾经试图通过轻断食进行改善 。 然而 , 前者甫一为她带来“水里很好玩”的奇妙体验 , 游泳馆改造和疫情便接踵而至;后者直接把她送去了急诊 , 因为当天只吃了一块未添加酱料的三明治 , 她被诊断为“饥饿性酮症(节食导致的酮体增多 , 超出人体代谢能力 , 可能会导致酸中毒)” , 连续四小时内挂了四包水的惨痛教训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她再也不敢不吃晚饭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