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2021 年 10 月 17 日 , 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在天津港北疆港区 C 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行驶 赵子硕摄
“以往同等体量的码头大约需要900人到1200人 , 现在建成了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的码头 , 只需要不超过200人 。 ”
熟悉码头的人对集装箱锁具不会陌生 。 锁具不大 , 却是把集装箱固定在货船上必不可少的设备 。 集装箱下船 , 需要两名工人手动把锁具卸下 , 花费大约一分钟时间 。
这一简单动作 , 多年来世界各大港口都想通过机械来完成 , 但由于锁具种类多、结构差异大、开锁方式千差万别 , 始终没能实现 。
近年来 , 天津港通过激光视觉扫描系统解决了这一难题 , 无人操作的集装箱智能解锁站可在二三十秒内完成 。
“以前的港口傻大笨粗 , 码头工人靠力气吃饭 。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人员采访时 , 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说 , 在数字化手段加持下 , 如今的天津港 , 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生产安全 , 都有了大幅提升 。
天津港 , 位列全球十大港口 , 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枢纽港之一 。 “这样体量的港口生产运营非常复杂 , 各个环节都要有人盯着 , 但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 , 这不但限制了效率提升 , 也给生产安全带来风险 。 ”天津港集团安全环保部副总经理黄文栋说 。
类似问题还有很多 , 如何解决?答案指向了数字化转型 。
2020年6月 , 天津港集团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以“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为目标 , 通过信息化顶层设计及智慧港口建设方面的深度合作 , 共同建设港口示范工程 , 树立行业标杆 , 打造绿色、智慧的枢纽强港 。
大港发展遭遇瓶颈
作为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主要出海口 , 天津港的发展近年来却面临一系列瓶颈:
1.劳动密集型行业 , 人力需求量大 。
天津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1835万标准箱 , 在码头现场有大量作业人员 , 包括集卡司机、场桥司机、调度员、理货员等作业人员 , 及现场安全巡视等安监人员 。 杨杰敏告诉采访人员 , 天津港通过多年的技术改造 , 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 , 但依然需要一套水平运输系统来保证自动化设备更好地协调 。
2.计划调度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 。
港口每天有数十条船完成停靠、数百辆集卡在港区内穿梭、数万集装箱完成装卸、数万辆外集卡进入港口提箱 , 这些操作都需要港口计划员依靠人脑去规划作业 。 天津港部分码头已经通过岸桥工作计划等方式提高了作业效率 , 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调度和计划的智能化程度 。
3.管理精细度有待提高 , 需要增加港口运营精细化管理 。
港口是一个多要素集中的封闭场地 , 涉及人、车、物、船等多重要素 , 也涉及能耗、维护、运营等多个方面 。 因此 , 要满足精细管理需求 , 需获取全港及全码头整体人员、设备及能耗的数据 , 且需精确到每条船、每个岸桥 , 甚至每个集装箱对应的资源消耗情况 , 以便精确分析 。
4.港口被动式安监 , 需要智能化的管理手段 。
天津港整个港区已经部署了1万多路摄像头 , 基本做到了视频无死角覆盖 , 由于大多数为传统摄像头 , 因此 , 每个码头仍需安保人员在港区内部进行人工巡视 , 港口迫切需要通过主动安防提高巡查效率 。
闯出众多“第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 天津港集团利用AI、大数据、云计算、5G等先进技术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