啫喱并未抢到元宇宙门票( 二 )


当然 , 这也会带来产品的局限性 , 啫喱如果不改变规则一直将50人设为上限 , 那么它最终也无法逾越社交关系网 , 这是微信靠移动互联网红利构筑的最大壁垒 。 比如 , 在熟人社交里人人网就是局限在校园同学关系倒下的案例 。
除此之外 , 啫喱还吸收了微信两大特色功能模块——一个是由来已久的朋友圈 , 啫喱优化成了连载生活;一个是微信上线不久的微信状态 , 啫喱优化成了“发想法” , 共有28种可供用户选择设置的状态 , 且每个状态都有对应的动作特效 , “戳一戳”好友虚拟形象就能显示其状态动效 , 这种打招呼方式也不会显得那么尴尬 。

啫喱并未抢到元宇宙门票

文章图片
图5/7
啫喱状态 | 图源:saysoo
不可否认 , 啫喱之所以短时间受到如此高的关注 , 显然与其虚拟形象设计契合“元宇宙”概念相关 , 与百度的希壤相比 , 显然啫喱更符合年轻用户对“元宇宙社交应用”的期待 。
不过 , 对于仅上线三周的啫喱而言 , 关于其侵犯用户隐私(争议源于啫喱的LBS功能能让用户自主选择与好友共享实时位置)、虚拟形象穿搭涉嫌抄袭的质疑已经在持续发酵 。 对此 , 2月13日晚间 , 啫喱在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 , 已主动从应用商店下架 , 暂停新用户进入 。
当然 , 对于一款新产品而言 , 无论用户追捧还是吐槽 , 反正“红”和“黑”都是实实在在的流量和热度 。 难怪一位产品经理开玩笑说 , “啫喱从爆火到下架都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 这款产品还真是学到了元宇宙概念的营销真谛 。 ”
社交“新贵”的宿命
坦白说 , 互联网企业觊觎社交 , 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 敢于向微信发起挑战的社交新贵大多都有一个“保鲜期” 。 毕竟 , 新事物的出现总会攫取一大波关注的目光 , 尤其在沉寂已久的社交赛道 , 任何新锐的场景落地总有鱼贯而入的尝鲜者 。
虎嗅作者“新声Pro”便在文章中将这种线上实时互动社交产品在年轻群体中的走红归结为一种时代情绪:
“在广泛的人群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是现代人最普遍的需求 。 当代年轻人正处于一种分裂的精神状态——内心深处向往回到群体 , 可对外宣称社交恐惧 , 线上实时互动社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症下药 。 ”

啫喱并未抢到元宇宙门票

文章图片
图6/7
@爱说唱的迪伦 与修勾夜店激情连麦
尤其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来说 , 虎嗅作者“新声Pro”认为 , 倾诉与关注实际上是他们最原始的渴求 。 “为了脱离这种孤独 , 他们想要回到有边界区分的群体中去 , 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响应 , 而这种渴求被数字化和虚拟化的社会情境重新调动 。 ”
此前不久 , 曾有文章阐述过《冲上App Store免费榜首 , 啫喱到底有什么魔力?》 , 问题在于这样昙花一现的现象其实也出现在Clubhouse、子弹短信等社交产品身上 。
子弹短信问世的时候 , 人们一度产生了其挑战微信的幻觉——2018年8月20日 , 子弹短信发布后便在APP Store社交榜榜首待了13天 , 上线7天完成1.5亿融资 , 罗永浩在微博上吆喝的也异常卖力 。
谁曾想子弹短信出道既巅峰 , 仅仅一个月后子弹短信就被爆出下载量急跌 , 卸载量激增 。 随后被苹果商店下线后 , 于2019年1月15日改名“聊天宝”归来 。
随后多闪、马桶、聊天宝三大社交产品联袂出招 , 网友暗搓搓等着微信方面如何“应战” , 结果微信连理都没理 , 只是常规操作屏蔽了一下链接 , 多闪、马桶、聊天宝就接连夭折——先是马桶服务器自曝 , 接着聊天宝团队解散 , 最后多闪也再无声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