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新旧发展模式转换时期 , 过去那种“依赖土地财政、房地产市场金融化、房地产企业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已经对宏观经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 目前亟须加快推进中国房地产市场改革 , 探索新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 , 从而实现房地产与土地财政脱钩、房地产去金融化 , 最终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全体居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 , 住建部、自然资源部、央行等多部门出台了组合拳 。 其中 , 自然资源部开展集中供地试点 , 规定单宗地溢价率不得超过15% , 严控城市楼面地价新高 , 探索新的土地拍卖模式 , 研究阻断土地财政依赖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应对处理方案 。
央行对房企融资提出“三线四档”考核标准 , 即根据“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三个负债率指标划分红、橙、黄、绿四档 , 对有息债务增速进行不同程度的限制 。 这一规则的落地 , 使得房地产企业通过规模扩张维持毛利的增长模式无法继续 , 一批触及红线的企业面临着降杠杆难题 。
住建部研究建立房地产统计和市场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 构建以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住宅用地价格、住宅租赁价格为核心指标 , 综合土地、信贷、财税、住房供应销售、住房保障等指标作为参考的一套完整的房地产市场统计和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 加强对地方稳定房地产市场工作的评价考核 。 今年上半年一些房价上涨过快的一、二线城市 , 被住建部约谈问责 , 出台了更加严格的限购限贷限售政策 , 抑制了房价的不合理上涨 。
在多方面政策的共同作用下 , 土地供给、房企和个人贷款融资、住房供给和住房需求均受到了严格调控 。 今年下半年 , 房地产市场热度明显降了下来 , 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下降态势 , 房价控制在合理运行区间 。
【房地产企业|稳步推进房地产市场改革 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新的变化是 , 今年1月下旬 , 发改委、住建部、银保监会、央行等多部门出台政策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 发改委《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 , 提出坚持租购并举 , 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 ,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 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 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 住建部明确提出2022年要“充分释放居民住房需求” 。 央行下调与房贷利率相关的5年期以上LPR , 降至4.6% 。 银保监会要求坚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 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长效机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