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孩子们的航天课 一支“小火箭”在废弃养鸡场里发射成功( 二 )


决定造“火箭”的人
课程即将收尾 , 最后一堂实践课 , 却让曹林犯了难 。 “本来最后一堂课就是一个实践课 , 原本是带着微型火箭的模型 , 让孩子们体验一下火箭升空的感觉 , 直到有一位小朋友提出 , 我们能不能造一个真的火箭 。 ”曹林和代立晨想了想 , 决定试一试 。
“我们虽然是航空爱好者 , 也知道这件事有多难 。 ”思来想去 , 望着两百多名小朋友期待的面孔 , 曹林和代立晨决定试试 , 造一艘小“火箭” , 他们找来火箭爱好者余畅 , 着手做了起来 。 可造火箭 , 并非易事 , 从策划到制作完成 , 他们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 。
发动机、航电仪器、追踪、遥测模块、回收设备与装置……火箭上有的部分 , 小火箭上也都有 。 曹林介绍 , 这可以说是照大火箭等比缩小的 , 如果要说区别 , 那就是家用电脑和专业计算机的区别 。
打造完成的火箭 , 长1.37米 , 按照设定的飞行高度 , 能够飞行800米 。 曹林说:“火箭的长度设计 , 也放入了我们的想法 , 这个正好是四、五年级小朋友的身高 , 能让小朋友在观看发射的时候更有仪式感 , 加上复杂的程序计算 , 最终才得出1.37米这个精确的数值 。 ”
火箭的制作 , 是零碎且复杂的 , 比如火箭的外壳 , 需要3D打印 , 航电系统需要动手焊接 , 固体燃料需要自己调配 , 曹林、代立晨和余畅三人 , 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摆弄这些零部件 , 几乎每天都要干到凌晨 。 “可以说每件事情都很困难 , 因为做火箭这个事情 , 在国内只有专业的少部分人士和资深民间爱好者能去做 , 我们也是第一次造火箭 , 一个火箭制作需要涉及化学、物理学、空气动力学等等理论知识 , 对我们这种小小的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
大山孩子们的航天课 一支“小火箭”在废弃养鸡场里发射成功
文章图片

曹林开始手动自制火箭 。 受访者供图
三个月后 , 火箭的各个部分都制作完成了 , 只需要进行组装工作 , 就可以发射升天了 。 正是南方湿气重的时候 , 曹林的关节也因为空气湿度变得疼痛起来 。 “老毛病了 , 天气不好的时候就会这样 。 ”曹林没有因为身体的压力停止工作 , 他说 , 这是一份礼物 , 不只是给孩子们的 , 也是送给自己的 , “其实小朋友们的热爱和好奇 , 也感染了我去做这件困难的事情 , 这也是我工作之外的收获 。 ”曹林说 。
一份来自天空的礼物
1月份 , 到了约定的日子 , 曹林、代立晨和余畅三人分别前往普安 , 他们带着一百多个零部件 , 一共装了十一个大箱子 , 准备到铅矿小学一旁的废弃养鸡场里 , 完成火箭发射工作 。 这个养鸡场 , 是黄国成选的 , 他说:“这里很久没有使用过了 , 场地宽阔 , 距离学校也不远 , 能够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 ”
很快 , 曹林、代立晨和余畅就到普安了 , 孩子们用热情把他们团团围住 。 “虽然我们在线上都见过面 , 但是面对面还是头一回 , 小朋友们特别热情 , 在学校门口迎接我们 , 还能够叫出我们的名字 , 一点都不陌生 。 ”曹林说 。
运来火箭 , 曹林决定让孩子们参与组装的过程 。 “哪怕是拧螺丝 , 虽然他们拧不紧 , 我们后续还可以再加工 。 ”曹林说 , 要让小朋友们更有参与感 , 这次的火箭发射才有意义 。 火箭的设计 ,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箭筒的材料是透明可视的 。
大山孩子们的航天课 一支“小火箭”在废弃养鸡场里发射成功
文章图片

曹林设计制作透明的火箭筒 。 受访者供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