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孩子们的航天课 一支“小火箭”在废弃养鸡场里发射成功( 三 )


“因为这是一个教学火箭 , 我们就将它做成了透明的箭体 , 整个火箭的结构 , 小朋友是看得见的 。 ”曹林还让参与的孩子们 , 用彩色的笔在火箭体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愿望 , 像是完成一场虔诚的仪式 。 载着孩子们愿望的火箭 , 升空了 , 最高速度达到了七百多公里每小时 , 这个速度 , 相当于现代喷气式客机的速度 。
“这对孩子们来说 , 就是一份最好的虎年礼物 。 ”黄国成表示 , 在火箭升空的瞬间 , 他也被感动了 , 几个月前 , 他还在发愁如何回答孩子们“什么是黑洞”的问题 , 现在 , 载着航天梦想的小火箭替他做了最好的回应 。 他说:“我希望孩子们可以接触到这些看似很遥远的知识 , 希望他们有更广阔的眼界 , 能够更加自由地去追求梦想 。 ”
孩子们的信
就在刚过去不久的春节 , 黄国成代替四个孩子 , 将几封手写信送到了火箭研究院的研究员手中 , 信的内容不长 , 包括了对研究员的新年问候和孩子们好奇的问题 。
李坚华 , 是铅矿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 在曹林的课上 , 总是最活跃的一个 。 “除了太阳系的星球外 , 还有其他星球吗?在其他星球上有可以利用的物质吗?”在送到研究院的手写信中 , 李坚华就用了一半的篇幅 , 提了三个问题 , 在最后还不忘补上一句“我的问题还有很多 , 有机会再问” 。 曹林说:“有时候我们都想不到他怎么会问出那样的问题 , 很天马行空 , 是需要专业知识甚至今后的科学进步才能回答的问题 。 ”
关于研究员是否能看到孩子们的信 , 这是后话 。 对于这次奇幻的天空课程是否只是昙花一现的问题 , 曹林是这么回答的 , 他说:“这是一门课程 , 我不指望这门课程就让小朋友们能够对航天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这门课更像是一颗种子 , 在小朋友的心中种下名为航天的梦想 。 ”
小学、初中、高中 , 到大学就可以选专业了 , 曹林想 , 如果这些孩子们中 , 有人考上了大学 , 离开了大山 , 完全有可能学习一门航天航空相关的课程 , 最后成为一名相关的从业者 , “这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事情 , 如果在他们之中出现一两个 , 那我便觉得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 这是最让我感到幸福的事情了 。 ”
曹林一行人的航天课之旅并未结束 , 他们说 , 要将这门课变成一门专业的课程 , 要走进乡村小学 , 让追逐天空的梦想在无数孩子心里生根、开花 。
新京报采访人员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