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军进一步介绍 , “使用石墨烯的云转播背包一直裸露在空气中 , 所以就要用特殊的低温电池来给它供电 。 工作人员可以调节温度档位 , 大概能供热8个小时” 。 2020年11月11日获准上市的石墨烯冰墩墩暖手宝里也有一层石墨烯材料 , 这是石墨烯技术在冬奥会特许商品的首次应用和尝试 。
跳出冬奥会场景 , 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和爱家科技 , 有更多已应用和想应用的行业 。
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是由中国航发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发起设立的专门从石墨烯创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孵化的新型创新主体 , “十三五”期间突破了石墨烯制备技术、石墨烯材料复合技术等关键技术 , “十四五”期间 , 将重点开展石墨烯及其衍生技术在航空航天、国产大飞机、新能源、轨道交通、环境净化、生物医疗、智能穿戴、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开发 。
文章图片
借冬奥拉动上下游联动
“在新能源方面 , bigt储能技术团队开发的新型石墨烯改性锂电池技术应用 , 可有效提高现有电池的倍率及实现宽温域提升环境适应性 。 开发的石墨烯7号电池 , 具有1200mAh容量 , 适应-30℃-40℃的环境 , 且无汞可回收” , 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刚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在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 , 采访人员还看到了石墨烯压力传感器以及可用于水体净化的石墨烯纤维膜材料等 。
据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柔性与印刷电子实验室负责人介绍 , “我们已经把石墨烯做成的压力传感器升级到第三代 , 通过集成做成了阵列式的多个测试点位的传感器 , 可以精准测试压力分布和运动变化情况 。 这个传感器可以嵌入鞋里 , 有芯片和电池部分 , 在连续实时工作状态下 , 可以支持6小时 。 我们还在开发针对专业运动的产品” 。
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的水处理分离膜材料研发人员闫灏分享了掺入石墨烯粉末的溶液制成可吸附重金属的纤维膜的过程 。 据闫灏透露 , “如果是50毫升溶液 , 大概两个半小时可以生产出一张30CM×25CM的纤维膜 。 后期把纤维膜裁成条状就能制成人工水草 , 在净化水体的同时 , 还可以在水中吸附重金属” 。
【科技冬奥石墨烯放“大招”:手套、围巾一次能加热4小时、能给云转播设备和手机保暖】目前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的研发项目都处于不同的阶段 , 有的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 有的已经完成了产业化 。 其中石墨烯压力主体传感器项目就正在联系下游专门做鞋服的企业 , 共同把实验室的样品做成产品、商品 。
爱家科技也在和上下游企业合作 。 “冬奥会是一个展示的平台、应用的平台 , 希望借冬奥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 陈利军说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魏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