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智慧广电”走进千村万户

“一村一屏”信息发布系统、智慧文旅推介平台、“空中课堂”沉浸式教学……近年来 , 多地推进乡村振兴信息化平台建设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印发《关于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 强调要大力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 全面提升乡村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 积极推进智慧广电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
从“看电视”到“用电视”
一个电视大屏 , 借由宽带网络和机顶盒接入技术 , 连接起5G线上“云”平台 , 变身为多功能“智慧电视” 。 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广电5G智慧云党史学习教育平台 , 观众不仅能在电视机前浏览新闻 , 也可以收看本地特色的视频资源、党史精品纪录片和电视剧等影视作品 , 还可以通过操作遥控器访问“学习强国”平台 , 学习党史 。 这个新的“学习之窗”吸引许多当地村民前来体验 , 打通农村党史学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
近年来 , 从“看电视”转为“用电视” , 渐成越来越多村民的新生活习惯 。 一台“智慧电视” , 不仅是一个播放电视节目的显示器 , 更是一个提供公共文化、涉农信息、乡村治理和产业支撑等多种服务的综合平台 。
信息技术可以在乡村振兴方面大显神通 。 业内人士指出 , 推进智慧广电在智慧农业、村寨消防、移民新村综合信息服务等领域落地推广 , 切实发挥大数据、物联网等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作用 , 将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
平台融合发展活力足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江苏智慧广电乡村服务建设全面融入乡村文化阵地、信息化服务、基层治理建设、产业振兴等众多领域 。 例如 , 电视端软件平台“强国TV”将电视与手机、电脑端“学习强国”联动 , 便利基层党建服务;“益农信息社”整合便民服务、农业新闻、公共服务、培训体验等服务信息 , 村民可以在电视机前点播农业技术视频、惠农政策解说、农业信息发布等信息;“名师空中课堂”贯通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学校家庭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供给体系 , 乡村学生可以在电视大屏前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
湖北广播电视台推出融媒体节目《湖北农业开放之窗》 , 并推进“TV+文旅”产业转型;内蒙古广电局推出“畜牧直通车”节目 , 为牧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山东IPTV上线“寻医问诊”服务 , 提供医疗科普、健康咨询等实用功能……如今 , 不少地方相关部门探索出智慧广电的“智慧”所在:智慧广电不是各种技术和功能的相加 , 而是广电与乡村产业、治理、公共服务等多功能的融合 。
《关于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 , 加快推广高清、沉浸式、互动、虚拟现实等高新视听产品和服务;积极拓展气象服务、农技推广、灾害预警、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应用场景和服务功能;鼓励广播电视相关机构建设电商服务平台、发展平台经济 , 推广“公益广告、节目+消费帮扶”“短视频、直播+消费帮扶”等模式 。
直播、短视频等技术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专家建议 , 一方面可以借助智慧广电 , 持续开展直播带货活动 , 发挥广电行业电商平台产销助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作用 , 推介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优势 , 通过纪录片、专题专栏节目、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 , 持续开发特色文化品牌 , 助推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
“户户通”变成“人人通”
近年来 , 国家陆续出台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相关政策 。 2021年3月 , “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和乡村工程”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年6月 ,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 , 指出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全行业开展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