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队2万桌到被爆大裁员,文和友“一叶落”,新消费“知秋”?( 五 )
但它们的共同问题在于 , 对供应链上游原材料的掌控力不足——尤其是在需要不断推出新品刺激消费者的情况下 , 原材料的成本变得更加不可控 。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的数据 , 国内连锁新式茶饮品牌的成本结构中 , 原料食材成本占比最高 , 为41.1% , 是员工薪酬、店铺租金之和 。
在此背景下 , 加强对上游原材料的掌控 , 是奈雪和喜茶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

文章图片
图11/11
(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写在最后
回顾国内一众新消费品牌的发展历程 , 价值研究所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不少国产品牌的心中 , 都有一个共同的白月光——迪士尼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创业之初就立下“再给我五年的时间 , 泡泡玛特会成为国内最像迪士尼的企业”这样的宏愿 , 文宾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 , 文和友未来“要做餐饮界的迪士尼 。 ”
然而 , 和另一个被无数后来者奉为圭臬的商界神话爱马仕一样 , 近些年所有或主动或被动贴上“XX界迪士尼”标签的企业 , 境遇都令人唏嘘 。
谁都想成为下一个爱马仕、迪士尼 , 这本身并没有错 , 但我们不能只看到爱马仕的高端奢华看不到背后对工艺和品质的精挑细琢 , 也不能只看到迪士尼台前的风光看不到背后那一套细至毫厘的IP孵化、运营流程 。
归根结底 , 爱马仕只有一家 , 迪士尼也只有一家 , 它们的成功背后既有数十年来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市场份额和差异化优势 , 也有时局提供的运气 , 它们的辉煌本就无可复制 。
对于文和友等本土品牌来说 , 放下执念、做好自己 , 或许才是正道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