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CEO吐槽招聘模式落后,“看点评”能否替代“和老板谈”?
新浪科技讯 2月18日晚间消息 , 金三银四求职季 , 新一轮求职高峰如约而至 。 互联网平台从来不缺创新 。 据报道 , 职场社区平台脉脉推出了公司点评系统 , 启用“先看点评再找工作”的求职模式 , 其CEO言论更是引发讨论 。
“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 , 招聘行业依然处于‘王婆卖瓜 , 自卖自夸’的直接招和直接谈时代 , 已远远落后于人才供需匹配模式” , 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的吐槽昨晚登上微博热搜 , 超过3万人次讨论 。
林凡甚至将战火引向了“友商”身上 , 认为相比于“和老板谈直接影响应聘” , “看点评”应聘的方式更能反映人间真实 , 避免传统自夸招聘模式导致的信息不对称 。
“看点评”应聘模式推出的背后 , 在线招聘行业面临着哪些痛点难点?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点评与直聘 , 孰优孰劣?
2021年6月11日 , BOSS直聘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上市 , 发行价19美元/ADS 。 随后公司市值一路暴涨 , 收涨95.79% , 市值达149亿美元 , 超越2004年便已经上市的前程无忧 , 以及猎聘、智联招聘等企业 , 成为招聘行业名副其实的行业一哥 。
但是 , BOSS直聘这种直接与老板谈的模式 , 就是最理想的招聘行业模式吗?
有知乎上有评论认为 , 在以“老板直接沟通”招聘过程中 , 由于企业高管和公司创始人与公司利益绑定更深 , 投入感情也更加深厚 , 因此招聘时往往倾向于传递积极的信息 。 但对于应聘者而言 , 由于受限于信息的阻塞 , 以及认知面的局限 , 在这些信息的引导和干扰之下 , 容易出现错判误判 。
林凡则认为 , 这种“直接跟老板谈”的模式 , 已经落后于当前人才供需匹配的需求 。
“职场信息更多是招聘方筛选过滤的信息 , 求职者很难掌握多维度的真实信息 。 这种主观的信息过滤让求职者和招聘企业容易发生错配 , 从而导致双方的选择成本都很高 。 ”林凡说道 。
在他看来 , 点评模式才能真正打破信息隔阂困局 , 让职场信息更为真实、客观、全面地呈现 , 减少求职者误判错判可能带来的巨大选择成本 。
不过 , 点评模式就是最优解吗?
有网友认为 , 该类模式类似于大众点评或买家秀 , 给了求职者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选择 。 但也有网友提出了担忧 , 他们认为 , 从落地的角度来看 , 很多员工往往在受到负面情绪时 , 才会去网上进行评论吐槽 , “这是否会影响点评系统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传统招聘平台为何“失宠”?
此外 ,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则是招聘企业的发展 。
1997年 , 猎头公司智联在北京创办智联招聘网 , 率先尝试通过互联网开展猎头服务;同年 , 中华英才网在北京成立;1999年 , 前程无忧成立 。 在当时QQ尚且盈利无门的情况下 , 嫁接人才与企业的在线招聘网站 , 已经通过给企业投放广告和引荐人才 , 赚得盆满钵满 。
但20年后的今天 , 当BAT等后来互联网企业整体市值已突破数万亿时 , 几乎国内全部互联网招聘平台市值之和 , 也仅在千亿元左右 , 资本对于招聘行业的喜好程度 , 早已被其他互联网行业新秀们所取代 。
对此 , 有业内人士评价指出 , “当前在线招聘企业的市值格局 , 并非市场规模问题 , 而是第一批主流玩家错失增长红利导致的 。 ”互联网时代 , 所有公司都倾向于横向的规模扩张 , 以及纵向资源、信息乃至于服务的深度整合 。 但在招聘领域 , 由于城乡割裂情况的存在 , 以及招聘过程中 , 人才以及企业双方需求始终难以掌控 , 国内人才招聘市场长期割裂难以整合 , 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失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