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老爷图像( 二 )


对于这种说法 , 当时最出名的修真者葛洪也半信半疑 , 在《抱朴子》中葛洪表示:吾亦未能审此事之有无也 。连他老人家都无法判断此说的真假 。老百姓都觉得 , 灶王爷就像个喜欢嚼老婆舌的碎嘴子 , 是天帝派到人间执行“监察”之职的大神 , 不论老百姓做了什么事都会被他打小报告 。这种思维 , 顺理成章地将灶王爷推上了“一家之主”的高位 , 每个人都千方百计地讨好这位上天派来监视自己的监察官 。

灶老爷图像

文章插图

祭灶这一习俗 , 最早可追溯到人类的“炎帝崇拜” , 这是人类对火焰及“先炊”发明者的纪念 。然而 , 这种正当的纪念却随着时间推移被扭曲为对“告密者”的崇拜 , 着实令人哭笑不得 。对于这一点 , 亦有古人有清醒的认识 。
唐朝诗人陆龟蒙曾写过一篇名为《祀灶解》的文章 , 直言:“者曰其神居人间伺察小过作谴告者 , 又曰灶鬼以时录人功过 , 上白于天 , 当祀之以祈福祥 , 此近出汉武帝时方士之言耳 。行之惑耶!苟行君子之道 , 暗室不欺 , 屋漏不愧 , 虽岁不一祀 , 灶其诬我乎?苟为小人之道 , 专利以饰诈 , 崇奸而树非 , 虽一岁百祀 , 灶其私我乎?”
这番话读起来令人拍案叫绝 , 陆龟蒙看待问题的角度果然独到!倘若灶王爷是英明的 , 那么君子即便不祭拜他 , 灶王爷也不会向天庭诬告他;就算小人每天都要祭灶 , 灶王爷也不会饶过他!那么 , 倘若灶王爷有私心 , 并不公正 , 又该如何是好呢?
陆龟蒙的解答是这样的:“天至高 , 灶至下 , 帝至尊严 , 鬼至幽仄 。果能欺而告之 , 是不忠也 。听而受之 , 是不明也 。下不忠 , 上不明 , 又果可以为天帝乎?”这句话不单可适用于灶王爷身上 , 放到其他信仰中同样奏效 。
遗憾的是 , 这篇如醒世恒言般的《祀灶解》 , 在当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轰动 。
灶老爷图像

文章插图

灶神信仰的改变 , 直接影响了祭灶仪式 。
通常来说 , “民祭”和“官祭”的区别较大 。早期社会的灶神是“先炊” , 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老妇人 。所以 , “民祭”的过程中妇女亦可参与主祭 , 并不会受到男权思想的限制 。祭祀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 用瓶子、瓦盆盛放美食美酒 , 摆在灶台处虔诚祭拜即可 。至于“官祭”则要复杂得多 , 通常在国都郊外都会有专门的祭祀场所 , 国君会带领文武百官共同举行该仪式 , 既庄严又肃穆 。
汉唐时期 , 也就是灶神成了“告密者”之后 , 祭灶的流程变得更加繁琐 。上至天子 , 下至贩夫走卒 , 每个人都不敢在祭灶过程中马虎半分 , 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清朝 。雍正年间 , 为了节省国库的开支 , 雍正帝将祭灶的时间定于腊月二十三日 , 与祭祀各路大神的时间合并 。清朝以后祭灶已无官民之分 , 老百姓多于腊月二十三祭灶 。
现代人祭灶时有些地区仍保留着“女不祭灶”的习俗 , 这种习俗的成因有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