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支教教師的心聲:離開阿勒泰 把心永遠留在了那里( 三 )

  我們一行14個人的支教團是在盛夏到達阿勒泰市的 。

  我曾想象 , 要到達的遠方 , 滿大街都是賣切糕和烤羊肉串的大叔 , 戈壁灘上挨著個兒躺滿了胖胖的哈密瓜 , 葡萄溝不遠處就是大片大片的白棉花 。

  事實上 , 這里年均氣溫4℃ , 3個月的無霜期 , 特產大雪 。 這里城市建設完備 , 有溜光的柏油馬路 , 百貨大樓也入駐了高檔化妝品的專柜 。

  我們支教的高中在當地首屈一指 。 近一半學生是哈薩克族 , 他們第一次出現在我朋友圈就因顏值獲贊無數 。 他們會講哈薩克語、漢語和英語 。

  第一次英語輔導課上 , 大家自我介紹:藏哈爾是“高大的山峰” , 朱麗德孜是“星星” , 阿依達娜是“月光下的少女” , 哈里哈西是“小燕子” , 波塔是“小駱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