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热搜第一就是青春姿态( 二 )


这种不加雕琢、天然带有反差萌的脱口秀表演方式是属于Z世代的专属 。 它没有精密排布笑点的严丝合缝 , 却有努力与观众平等对话、高频互动 , 并努力输出观点的坦诚与直率 。
与摸爬滚打过多年的社会人不同 , 《新春开放麦》的选手在脱口秀内容与题材的选择上以校园为主 , 职场和家庭为辅 。
这是选手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 开篇提到的土味情话 , 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昊辰对数学系男生的另类演绎 , 他把“恋爱这件小事”与校园结合 , 收获年轻一代观众的共鸣; 华东政法大学王瑞霄则调侃“打卡、定位、再发圈”的考研怪像;还有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李嘉泽屡屡“翻车”的兼职经历 , 融入了职场新人踏上社会的希冀与困惑 。
这个热搜第一就是青春姿态
文章图片

话题自带阳光活力 , 既充分描摹出Z世代的集体群像 , 也折射出他们对万事万物的鲜明态度 , 共同汇聚成青春合奏曲 。
▍开拓大屏脱口秀“新赛道”
毫无疑问 , 脱口秀是一种平民幽默 , 也是一种“生活吐槽” 。 在节奏愈加快速的都市生活中 , 人们总面临着工作、房贷、医疗、婚恋、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 某种意义上 , 脱口秀的走红 , 源自于人们对琐碎生活的反讽需要 。
也正因此 , 国内脱口秀节目在反讽生活遭遇的同时 , 往往会迫于流量压力而过度贩卖焦虑、炒作话题 。 在中文互联网上 , 部分脱口秀所抛出的性别对立、生活焦虑、中年危机 , 往往“故作惊人之语” 。
旗帜鲜明地对“丧”文化说不 , 则是《新春开放麦》在价值观上的鲜明立场——
一方面 , 它摆脱了话题制造和争议炒作 , 旗帜鲜明地以娱乐形态、人文关怀呈现年轻一代的积极风貌 。
娱乐形态 , 是指《新春开放麦》以观照式喜剧的方式 , 通过抛梗与观众互动 , 实现幽默的情绪传递;人文关怀 , 则是《新春开放麦》消解了吐槽的负面意义 , 反倒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普罗大众的身边小事 , 进而显露温柔触感 。
如在云南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支教的刘达 , 讲述两个班级的学生“争风吃醋”的趣事 , 浸透出对孩子们的关爱之心;同济大学李文现场再现与妈妈交流不打字、不说话 , 而是通过分享推文的方式 , 调侃之余也传递出有趣又有爱的亲子关系 。
这个热搜第一就是青春姿态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新春开放麦》偏向于提供一个练习、打磨段子的场所 , 努力用工匠精神为行业挖掘更具有社会观察性、原创力、真诚度的选手 , 在人才培养上输送学院派“炮弹” 。
可以看到 , 虽然仅仅只有两期特别节目 , 《新春开放麦》依旧设置了评分、淘汰的赛制 。 现场200位“青春考官”通过举牌的方式对9名选手进行考核 , 胜者可以获得“青春领麦人”称号 , 冲击失败则要退回到房间“回炉再造” 。
类似考试的选拔机制下 , 选手们必须立足自身特点 , 如数学系的专业背景、国外留学的奇葩经历、支教生涯的生活侧写等 , 来挖掘能够引人发笑、让人深思的包袱 。 独特成长路径下 , 新人选手能获得快速成长 , 逐渐显露出独一无二的标签 , 并有望成长为国内脱口秀的新星 。
整体来看 ,与网络脱口秀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和节目特质 , 《新春开放麦》开拓了大屏脱口秀的更多可能性 , 挖掘出不同于网络脱口秀的蓝海潜力——青春向上、价值引领 , 让Z世代脱口秀选手讲述Z世代的故事 , 收获年轻一代观众的如潮好评 , 也完成了一次颇有意义的试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