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采访人员:任飞 每经编辑:肖芮冬
“飞步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全自动无人驾驶的人工智能企业 。 通过融合车端智能驾驶、路端智能感知及云端智能调度 , 提供一体化的运营管理服务 , 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 同时降低运输成本 。 在行业内 , 飞步科技是首个实现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无人驾驶货运的企业 , 在港口、公交、物流、出行等多个真实场景下实现商业化落地 。
港口运维人力配置难题突出
作为贸易大国 , 中国进出口需求强劲 。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统计 , 2021年 , 我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5亿吨 , 比2020年同比净增10亿吨 , 相当于一年增加了近1.5个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 。
与此同时 , 港口人力配置的难题凸显 , 业内已在探寻无人化运营来改善日趋紧张的运维压力 。 飞步科技创始人、CEO何晓飞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港口工况特殊且复杂 , 特定环境下的高精度运维 , 传统的做法需要大量的集卡司机值守 。
但据了解 , 以目前国内集卡司机数量和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量进行对比 , 现有人力资源不仅难以消化运力 , 且需要港口在运营中承担高昂的人工成本 。 相关报告显示 , 截至2019年 , 在我国100万TEU吞吐量以上的集装箱码头 , 共配置了6000~8000辆内集卡 , 拥有约1.5万~2万名内集卡司机 。
另据统计 , 中国港口内集卡司机成本(含工资和社保)平均每年约15万~20万元 , 且逐年上涨 。 按此标准计算 , 我国大中型集装箱码头每年用于内集卡司机的人工成本大概在22亿~40亿元 。 这样 , 每辆自动驾驶集卡将至少节省人力成本45万元/年 。
不仅如此 , 按照目前港口内集卡司机的上岗条件 , 外集卡司机必须取得A2驾驶证 , 内集卡司机虽有放宽 , 也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安全合规培训 , 外加多年安全驾驶经验 , 短期内很难弥补需求缺口 。 因此 , 在无人驾驶领域 , 港口集卡的值守被业内广泛呼吁 。
集卡自动驾驶商业化拐点将至
自动驾驶让港口运维成本下降的同时 , 也会提升港口智慧化水平 , 不仅是港口水平运输有望取消内外集卡之分 , 同时 , 自动驾驶港口应用相关企业将趋于大联盟化 。 届时将重塑港口与B端市场的合作格局 , 商业化拐点或就此出现 。
根据亿欧智库分析 , 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 , 到2023年 , 自动驾驶系统成本将降至约65万元 , 与港口愿意支付的溢价相同 。 根据对政策层面、需求层面、供给层面的定性判断 , 自动驾驶集卡在港口的商业化或将早于定量判断的结果(2023年) , 预计将在2022年~2024年间达到商业化应用时间拐点 , 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
何晓飞认为 , 商业化运营的核心指标 , 要看集卡作业效率 , 因其与港口效益直接挂钩 。 以宁波舟山港集团梅山港区为例 , 自动化升级采用的是“边运营、边改造”的模式 , 每一台自动驾驶集卡在混线环境下 , 都会不断受到传统司机驾驶的内外集卡、作业人员和各类设备的干扰与挑战 。 如何在保证自动化和安全的前提下 , 满足港口的效率要求 , 是一个行业难点问题 。
据介绍 , 针对港区独有的环境特征 , 飞步自动驾驶系统融合惯导、激光雷达、相机等多传感器信息源 , 实现全域范围内误差小于5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 , 支撑长度17米的集卡车型与桥吊、龙门吊展开交互作业 。 基于自适应高精度控制技术 , 自动驾驶集卡对长距离倒车、近距离掉头、U型弯道等高控制难度的工况应对自如 , 从而可以实现各种类人的行为模式 , 支持的工况近200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