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知识大全内容图片( 十 )


20.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也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女真)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其中有许多文字还不认识 。

知识大全 知识大全内容图片

文章插图

21.今体字印章
在汉字书法中,篆书由于具备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印章艺术的主体至今不衰 。但秦汉以后,随着书体的演变篆书已不是印章使用的唯一的书体 。除了唐宋的隶楷印章和元代的押字,在魏晋时代就出现了隶楷入印的先例 。清以来的篆刻家亦好尝试以今体(隶、楷、行草)入印,其中不乏佳作 。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印章艺术的体现并不限于某一书体的使用,关键在于章法、书法、刀法的高度运用能力 。
22.收集印、斋馆印、闲章
印章发展到了唐宋两代,作为欣赏艺术的一支日益发展 。用以收藏、鉴赏、校订的专用印记开始出现 。钤之于书画藏品,种类繁多 。"斋馆印"是以文人书房、住室的雅称刻制的印章,如"楼、阁、馆、巢、院、斋、轩、堂"不胜枚举,其实许多有名无实的(文征明就说过,他的书屋大都是建筑在印章上的)只不过是知识分子思想性灵的表现方式罢了 。闲章源出古代吉语印,这些以诗文、成语、名言、俗谚入印的作品,进一步使篆刻由以往单纯的镌刻官职,名号的实用艺术,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文学含义的欣赏艺术、与诗文书画交相辉映 。
知识大全 知识大全内容图片

文章插图

印章材质
印材(即印坯)是篆刻艺术最基本的凭借材料 。宋元以前制印大多用质地较为坚硬的金、银、铜、玉或水品、犀角、象牙、竹、木等为材料 。及至元代,王冕始试以花乳石作印 。由于花乳石质地细腻温润,且容易受刀,一时间成为擅长书画的文人治印的普遍用料 。到了明代,石质印材越来越被印人广泛采用 。石章质地松脆柔糯,易于人刀,加上刀法不同会产生出比其他印材更为丰富的艺术效果,所以深受历代篆刻家的青睐 。此后印坛即以石章作为刻印的主要材料,并一直延续至今 。
在历代治印所选用的石材中,最常见的是青田石、寿山石和昌化石三大类,另外还有被引入印坛不久的内蒙石和东北石 。各类石章由于产地不同,其质地、性能和色泽也各不相同,各有特点 。一方名贵的石章,不但有其本身的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所以名贵印石的收藏也代不乏人 。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并因此得名 。青田石质细腻温润,极易受刀,且刀趣表现力丰富,为篆刻家最爱使用的印材之一 。青田石有青、黄、淡红及青灰等色彩,其中以灯光冻、白果冻、松花冻较名贵,上品封门青最为著名 。
寿山石产于福建寿山 。由于出产坑口不同,各种寿山石的质地也不尽相同,有的在品性上甚至还有很大的差别 。寿山石有田坑、水坑和山坑之分 。就品质而论,田坑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 。寿山石品类繁多,常见的有白芙蓉冻、脑脂胭脂冻等 。向有“石中之王”雅号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佼佼者,其表层透明色黄,肌里透澈规则 。其中“黄金黄”、“桔皮黄”最为稀贵,“枇杷黄"、“桂花黄\',与“熟粟黄\',也为珍品 。对于田黄石历来就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 。普通的寿山石,不如青田石细糯,运刀有一种粗涩感 。
昌化石产于浙江昌化县 。其石也有水坑与旱坑之分,水坑石质理匀恬粉洁,旱坑石则粗涩坚顽,且常与砂钉同生 。但无论水坑、旱坑,总的受刀感觉皆紧滞阻涩 。昌化石有红、黄、灰等色,且往往交织在一起 。其中有一种犹如煮熟藕粉状的“藕粉冻"(昌化冻)较为上乘,一种在石中凝有像鸡血色状的称为“鸡血石" 。“鸡血石”中以其石底质地越佳,血色越多,越鲜,越活,越为珍贵 。一方石上如有黑白红三种色块组成,又被称为“刘关张”(即刘备、关羽和张飞之喻) 。如一方石上布满鸡血,则有“大红袍”的美称,最为罕见珍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