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知识大全内容图片( 九 )


11.缪篆印(附鸟虫书)
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 。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 。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 。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之 。

知识大全 知识大全内容图片

文章插图

12.杂形玺
战国以来的印章中,杂形玺也是甚为别致的一类 。其式样没有定例,大小从数寸至数分不等,变化极为丰富,除了方圆长宽更有凹凸形印、方、圆、三角合印,二圆三圆联珠,以及三叶分展状等,朱白都有,不胜枚举 。杂形玺因其独特的谐趣与官印的庄严、沉着的要求不同,故只用于私印 。
13.图案印
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 。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 。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羊的四灵(?龙、虎、雀、(凤、龟)入印的,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 。
14.成语印
成语印自战国开始就有,使用的格言、成语达百余种 。如"正行"、"敬事"、"日利"、"日入千万"、"出入大吉"等,成语字数不等,自一、二字始,多达二十字,其用途除了表示吉祥之外,也有为死者殉葬之用 。
15.花押印
花押印又称"押字",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 。元押多为长方,一般上刻楷书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 。从实用意义上说历代印章大都有防奸辨伪的作用,作为个人任意书写,变化出来的"押字"(有些已不是一种文字,只作为个人专用记号),自然就更难以摹仿而达到防伪的效果,因而这种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 。
16.封泥
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 。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 。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 。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基本训练与创作
17.钮制
古代的玺印大多有钮、以使在钮上穿孔系绶,系在腰带上,这就是古代的"佩印"方式 。自汉代开始,以龟、驼、马等印钮来分别帝王百官 。例如高级官史使用龟钮、驼钮、蛇钮则是汉魏晋时授与兄弟民族等官印常见的钮制 。历代钮制形式为丰富,其中以坛钮、鼻钮、复斗钮为最常见,现将部分钮制列举于右,以见一斑 。
18.隋唐以来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 。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 。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 。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古代的"九"为数的终极,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叠,?可以随笔画的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 。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 。无明清代各代农民政权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革命文物 。
19.宋元圆朱文印
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级作用,为书画所喜爱 。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未无初的书画家赵孟頫对篆刻艺术人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圆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一"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