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饭隐私就没了?手机扫码点餐背后的隐忧和猫腻你有了解没?
桌角、屏幕、餐厅墙上 , 随处可见的二维码代替了服务员 , 只要手机扫一扫 , 就能点菜下单 。 相比人工点餐 , 扫码点餐为顾客带来了便利 , 为商家节省了人力 , 因此成为了时下流行的点餐方式 。
文章图片
不过 , 扫码点餐在快速普及的同时 , 却有逐步取代人工点餐之势 。 采访人员走访发现 , 有些餐厅的点餐柜台形同虚设 , 繁忙时段服务员都在忙着配餐送餐 , 柜台上根本没有服务员 。 采访人员找到一位服务员询问 , 她说现在餐厅不提倡柜台点餐 , 一般都鼓励顾客使用自助机或手机 。
本来是既可以扫码点餐也可以人工点餐的选择项 , 如今却变成了变相“强制”扫码点餐 。 老人因为没有微信或者不会使用 , 只能放弃点餐 , 而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 , 则感觉自己的选择权被剥夺了 。 “我们的手机一般就是没有微信的 , 所以你叫我去扫二维码 , 我们不方便 , 没有办法扫 。 那我们就只能走了 。 ”这位老人告诉采访人员 , 除了数字鸿沟无法跨越外 , 少了服务员的嘘寒问暖 , 他感觉去餐厅的享受也打了折扣 。
更让人不安的是 , 扫码点餐背后还暗藏着强制关注和信息收割的陷阱 。 早在去年4月 , 看看新闻的采访人员们就对此做了深度报道 。
采访人员暗地走访:强制关注已取消
但个人信息仍是“香饽饽”
去年4月起 , 上海市消保委就多次呼吁过“餐厅应该不收集或者尽可能少收集消费者的信息” 。 腾讯公司也向开发者推送了“关于自查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问题的通知 。 据悉 , 腾讯方面已于今年1月17日起对此类问题进行核查违规的公众号将被限制二维码打开公众号能力 。
1个月过去了餐厅自查的整改情况如何?上观新闻采访人员去沪上扫描了佬肥猫、新白鹿、避风塘、百春原、汤小罐、小满手工粉等近20家餐厅的点餐码 , 观察商户收集个人信息情况 。 总的来说 , 走访的所有餐厅在扫码点餐时都无需关注公众号 , 使用小程序即可实现点餐功能 , 其中有不少使用的是来自同一第三方开发的点餐系统 。 此外 , 大部分餐厅也提供了除扫码点餐外的纸质菜单 。
不过 , 采访人员留意到 ,即便不强制消费者关注公号 , 但用各种环节套取消费者信息的情况仍旧存在 。
在上海虹口北外滩来福士的“米桃江南苏锡菜”餐厅 , 采访采访人员用手机“扫一扫”桌上的点餐码 , 立刻跳出了“储值1000送100”的提示 。 但不少消费者并不打算充值 , 可如果不翻过该广告 , 就没法点餐 , 且页面上只有一个“点我授权”的选项 。 不得已 , 采访采访人员只能点了“点我授权” , 结果就被要求提供微信昵称、头像等信息 。 还好 , 这个环节有“拒绝”选项 , 选择“拒绝”后 , 发现也能进入点菜页面 , 并完成点餐 。 但令采访采访人员感到意外的是 , 在结账页面 , 该小程序又申请获取点餐人的手机号码 , 若取消则无法结账 。 也就是说 ,该小程序从点餐到结账 , 前前后后三次索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 并成功获取了采访采访人员的手机号码 。
文章图片
结账时被索取手机号
在不少商户眼中 , 微信昵称、头像、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仍旧是“香饽饽” 。 百春原(世纪百联店)、汤小罐(世纪百联店)、南翔小笼馒头(世纪百联店)等店在扫码点餐前仍旧要求消费者授权提供微信昵称、头像等 , 而佬肥猫则要求获取位置信息 。 此外 , 采访人员试图注销曾在一餐饮店授权给“一店一购”小程序的个人信息 , 也迟迟未找到注销入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