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收集”涉嫌违法
对于零售企业通过二维码点餐、结算时索取个人信息的行为 , 上海市消保委和相关法律人士均表示反对 。
观点: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
扫码点餐能提高餐厅的服务效率 , 但“只要能知道是哪张桌子点菜、在点什么菜就可以了 。 至于坐在这张桌子前的是张三还是李四 , 以及他们的手机号码、微信用户名等信息 , 餐厅其实没有必要了解 , 餐厅应该不收集或者尽可能少收集消费者的信息 。 ”
观点:
上海市消保委公益律师、
上海海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陆珊菁
商家为扫码点餐设置“同意获取个人信息”“同意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同意第三方获取信息”等条件 , 是一种“形式上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 , 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 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 若商家强制要求消费者扫码点餐 , 消费者有权拒绝 , 或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 同时 , 商家要保障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 如若消费者发现个人隐私信息受到侵犯 , 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
观点
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 葛志浩律师
餐饮消费的本质是消费者向商家购买餐饮服务的行为 , 这一关系的建立 , 并不以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为必要前提 。 因此 , 餐厅要求消费者通过APP或者微信小程序的方式进行下单或者买单 , 进而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收集 , 这一做法明显超出了必要限度 , 除客户的自愿行为之外 , 通常来说 , 此类行为应归类为《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所禁止的“过度收集”行为 。
对于扫码点餐带来的信息“被收割”、广告“被强推”等问题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络安全法》虽有相关规定 , 但是对于过度搜集信息的界定比较模糊 , 执法力度也不大 , 使得商家和平台敢打擦边球 。 与此同时 , 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 商家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 , 还必须遵循一系列规则 , 包括将收集行为的目的、信息处理的规则以及信息处理的方式等向消费者进行明确的告知;消费者若不同意收集行为的 , 商家还应当配合进行撤回收集行为 , 已经收集并使用的 , 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进行及时、有效的清除 , 等等 。 不过目前来看 , 大部分商家并没有提供或告知这类服务 。
至于商家收集个人信息用于“智能推送”的“自动化决策”行为 , 《个人信息保护法》同样作出了规定 , 赋予消费者可自由选择或拒绝被“智能推送”的权利 。
_原题吃个饭可能隐私全没! 手机扫码点餐背后的隐忧和猫腻你有了解没?
【吃个饭隐私就没了?手机扫码点餐背后的隐忧和猫腻你有了解没?】(来源 | 看看新闻Knews采访人员 丁桃 徐玮 吕心泉、上观新闻采访人员栗思 任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