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放家里有什么好处 樟木的风水留题地( 二 )


樟木放家里有什么好处 樟木的风水留题地

文章插图

当代草书圣手、原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爱国诗人于右任,在观赏了丈雪诗轴后《题张岳军藏丈雪和尚诗轴》诗:
破山大弟子,圣水一诗僧 。
清绝如苍雪,悠然得上乘 。
头陀原不醉,心法自相承 。
四十八盘路,人间有废兴 。
1957年,著名诗人、书法家郭沫若到成都昭觉寺见丈雪和尚的墨宝后挥毫即作《昭觉题书》诗:
一别蓉城卅二年,今来昭觉学逃禅 。
丈雪破山人已渺,几行遗墨见薪传 。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启功在《论书绝句》中评丈雪书法:“笔法晋唐元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 。
丈雪何许人也,他的诗词和书法为何能博得于右任、郭沫若、启功等一代书法袅雄的高度评价、崇拜有加呢?
樟木放家里有什么好处 樟木的风水留题地

文章插图

丈雪,俗名李惟兴,法名通醉,原号禹门,改号丈雪 。明万历38年(1610)10月15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苏家桥李家坡,卒于清康熙34年(1695) 。据《丈雪通醉禅师纪年录》载:出生于“巨族”,父李梅,母姚氏,出生时“母梦一僧负蒲团借宿于中堂,遂生”;父母索性给丈雪取乳名“和尚” 。5岁时就送往江安古字山诸古寺,法名“通醉” 。自幼读三字经、四书五经、歌赋诗词,又临书法 。先时,家中颇优裕,自丈雪出生后,逐年衰败,父母以耕织为业 。丈雪衣食、纸笔之费,咸由居士易修吉施舍 。13岁,读《禅关策进》,16岁读《法华经》,尔后读《庄子》 。22岁,游峨眉山时,颇倾慕浙江天童山密云圆悟大师 。23岁往西山白云洞,在鉴随和尚门下受具足戒 。24岁到重庆梁平双桂堂拜破山为师 。有一天,丈雪随破山师傅路过白兔亭,看见瀑布千丈,白如雪帘,飞珠泻玉,悬掛峽崖,自如洒然,悠然自得,师破山作诗一首:
画断苍崖倒碧悬,纷纷珠玉对谁倾?
拟将钵袋横拦住,只恐蟠龙丈雪冰 。
丈雪随即和诗一首:
谁将玉线挂山头?晴雨凄凄总弗收;
几许劫风吹不断,牢拴天地一虚舟。
师破山大为惊峐,没想到丈雪文学修养如此深邃,诗词功底如此雄厚 。于是,纳为第一弟子,改通醉号为“丈雪” 。
丈雪生活在明末清初,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连年战乱不止,所以开禹门禅寺(今遵义)、中兴昭觉寺(今成都)为道场,弘传临济禅宗,培养弟子,开发川黔;在雪居(今贵州桐梓)、静明(今汉中)、青莲(今嘉兴)、草堂(今阆中)四刹开堂说法;又在内江圣水寺、成都般若寺等担任住持 。丈雪佛学的高人之处在于:人与灵魂的关系;有“领众开田”,“与农结合”的禅风;存“一粒一粟、取之耕耘”的本色 。丈雪工书, 善山水,以佛学造诣和诗文书画名居当时榜首,为享誉世界的高僧 。其禅学思想提倡:“即心即佛”的本体论、“亲证亲悟”的方法论、“无事即佛”的归宿论,具有浑然一体、棒喝交施、人伦宗教的特点 。丈雪 芒鞋棕笠, 往来川、陕、黔, 传教20余年,影响遍及海内外,特别是韩国、日本、印度等对其崇若神明 。
丈雪崇拜破山,知破山为海明禅师密云圆悟大师弟子后,旋辞破山,遂离江安,单瓢只杖,顺江出夔门,往江南参禅坛名宿 。先至金陵,转至鄞县天童山参密云圆悟大师,数承棒喝,颇得意趣 。32岁,辞密云圆悟大师往金陵,过祗陀林,参雪峤圆信大师(密云法兄) 。翌年,密云卒 。时丈雪“盛年锐气,眼高天下” 。吴越名僧虽多,而丈雪“厌闻泛滥之风”,唯笃信破山,遂买舟还蜀 。东游8年后,在四川开县大宁寺再见破山 。破山问:“你从南方走一回,带了什么宝物来”?丈雪竖一拳 。破山云:“别我八年,一点气息也没有” 。丈雪曰:“若有气息则不归了” 。破山呵呵大笑 。甲申之变,明思宗自缢,张献忠据蜀,川地烽烟突起 。丈雪欲省视高堂老母,辞破山;破山以《源流》《拂子》付丈雪,并云:“此是从密云圆悟而来,非老僧杜撰” 。因战火不息,丈雪“草衣木食,艰苦备尝,恒偕灵筏昌、淡竹密、宿场间树下而无定居,时人称为丈大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