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放家里有什么好处 樟木的风水留题地( 三 )


顺治三年(1647),丈雪跋山涉水,离蜀赴黔,寓止桐梓杉台靘,亲制杵臼,躬耕为业,名其寺曰“雪居” 。翌年(1648)母亡,终年八十,丈雪恨未能为母送终 。丈雪40岁,应遵义府众居士请,住兴龙庵,易庵名为“禹门寺” 。在禹门,自定丈雪法派辈字二十言:“通彻真常性,机圆宇宙香,光辉今古用,一月印千江” 。黔居8年,于顺治十一年(1655)春返蜀至梁干双桂堂 。破山作行书扇面相赠,并命丈雪往天童扫密云圆悟大师之塔 。时明代残余势力与清军及诸抗清力量兵戈未息,夔门不通 。丈雪乃走北路,越大巴山,直抵汉中,受诸官绅之请,不得已而住静明寺,汉中僧众始一睹丈雪棒喝风采 。为避官绅久留,举弟子懒石觉聆主持静明寺,悄然离去 。


丈雪是诗僧,亦是书法家,其诗“情景交融,非常自然,天真活泼,圆融无碍,妙手天成 。丈雪的书法,也如其诗一样,有如龙飞凤舞,又如野马脱缰,飞鸟出笼;虽放荡不羁,而意趣深沉,脉络井然” 。如《咏诸古寺马鞍石》诗:
跨身有石名马鞍,不许人来骑上山;
留与老僧标景致,太平永不借征番 。
“其诗、其文、其书法、跃然纸上,如见其人” 。丈雪的诗和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有豁达、沉郁、通脱的风格,看似字字平易,不加修饰,实则意蕴无穷,回味悠长 。丈雪的书法浑朴大气,笔墨苍润,纵逸有致,取法晋二王和唐怀素,远肇钟繇、张芝劲拙、乱头、粗扩,秀韵在骨,浑朴大气,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黔诗纪略》评丈雪的书法:“体正力厚,纯法二王,辄叹即渠出家之雄,已非不从积学可得” 。

樟木放家里有什么好处 樟木的风水留题地

文章插图

那么,石羊寺与一代圣僧丈雪又有何干系呢?丈雪行千里路,访百座寺,读万卷书 。行至汝州,礼沼祖塔;复至汝州首山,礼念祖塔 。旋取道江南,抵鄞县天童山,扫密云祖塔,时在顺治十三年(1657),复至嘉兴 。时有破山法兄木陈道忞大师,住嘉兴三塔寺,因与破山、费隐二法弟有隙,即放言丈雪非是破山弟子,不是从梁平来,是假攀 。丈雪疾至三塔,激言面驳木陈 。嘉兴士大夫慕丈雪之名,咸称“丈雪和尚见谛明白,出语超迈,乃法门中千里驹也”,“可谓是宗门中旗鼓也” 。在嘉兴第三年(1660),一日,白法禅师偕诗人钱谦益至东塔广福寺访丈雪,二人“携手深谈,不忍分袂,遂成莫逆” 。当年,丈雪诗集《西还草》成 。50岁,离嘉兴乘舟至金陵,复至九江,上庐山,历遍群峰,并以擘窠大字书偈一首题三宝树;又题五老峰、三叠泉等偈 。下庐山、上武昌、登晴川楼、黄鹤楼,皆有留题 。离武昌,溯汉水而上,抵襄阳,过武当山,至兴安府(安康),兴安僧众及官绅坚留丈雪,不允 。复至汉中,是时,文武官员、居士信徒,“舆盖盈门,请再主持静明寺” 。据传,丈雪刚主持静明寺三月有余,有天夜里,东北方向的城固文水河岸突然崩塌,发出了剧烈的声音和鲜红的光芒,官府连夜带人查看,发现文水河岸溃堤,那红光之中有东汉石羊一尊出土,长约三尺九寸,屈肢而卧、回首顾盼、怡然自得、柔顺和善、情趣盎然、颇具匠心,工艺巧夺天工,充分表现出东汉石雕简约雄浑、粗犷豪放、夸张大气的艺术特色 。古人云:“大羊为美,鱼羊为鲜,三羊开泰,石羊纳福”,故,石羊显世,福禄寿喜、五谷丰登、祥瑞盛世全到域地!东汉石雕艺人具有非凡的天赋和艺术修养,设计别出心裁,工艺出类拔萃,雕琢出神入化,让人肃然起敬;在形体转折处进行大胆而简洁的削凿,把石羊雕刻的浑金朴茂、栩栩如生、充满活力、眉目传达出内心慈祥安泰的神情,心语达意,让人拍案叫绝、击节称奇、叹为观止,体现出东汉石雕艺术至神至韵至臻的丰富内涵、深沉雄浑粗犷的气势气魄气质;抽象是一种艺术,逼真就非同凡响了,能塑造出内心活动就是超绝艺术品了!此石羊愈看愈美,愈望有情,愈思有味,愈赏愈觉言犹尽而意无穷!似乎领略了太阳与宇宙的秘密,好像汇总了人间的真善美,约摸窥视了佛法佛心佛学的底色!对研究东汉石雕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石雕珍品瑰宝 。因羊与祥谐音,众人皆认为是吉祥之兆(可惜近日,信徒请石匠将石羊之身重新琢过,艺术价值大减,失去1800多年老气横秋、包浆皮壳、绒毛细丝,遍体为新,质感破坏,实在惋惜;好在头和尾两处未琢,还可一窥东汉石雕风韵,实为不幸中之大幸) 。此时正是康熙元年,丈雪举额凝视石羊出土地之文水,如“川”字环绕迤逦,仙气氤氲、宝光瑞丽,绿水如带、兀石如玉、金沥银沙、鸟语花香、居秦瞰蜀、难得宝地,于是,集资建庙宇 。四方百姓踴跃,八路信徒响应 。丈雪二次住持汉中静明寺两年期间,石羊寺正好峻工,即挥毫泼墨,书“石羊寺”三个大字,铁画银钩、群鸿戏海、舞鹤游天、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壮若扙剑、神采动人、回旋进退、莫不彩妙、冠绝古今、气盖秦巴,悬掛庙门,即为寺名 。故事历经沧桑,流传至今,“石羊寺”三字墨宝却不羽而飞,何年何月失踪,难寻踪迹妙笔 。锦绣汉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丈雪第二次留汉南,既是汉中静明寺主持,又兼石羊寺暨成后的第一任主持,即倡导进行石羊寺暨成庆典法事,名曰“百寺庆典道场”!显扬佛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