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书籍有哪些 退休生活百科全书电子版下载( 二 )


在这里,陆羽说的是,茶叶性寒,适宜作为饮料 。自古以来,各种中药典籍在论述生药时,首先标明其性味,即寒、热、温、凉,是因为生药与所治疾病的性质是一一对应、相反相成的 。《神农本草经》说:“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素间·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这是基本的用药之道 。《茶经》同时说,饮茶可作为“降火”(去热症)之用,如果感到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等热症,喝上四五口,其功效不亚于珍贵的饮品,如醍醐、甘露等 。用廉价的茶治热症,不仅符合中医理论,更是一种俭德行为 。一句话:茶饮之用,契合俭德 。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以汉中为营,在勉阳定军山下屯兵八年 。当地有流传说,诸葛亮出山之后辅佐刘备光复汉室 。当时群雄割据、边关不安,丞相焦急万分,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不久便着急上火,积劳成疾 。特别是屯兵定军山时,病情加重 。经梦中老人指点,取定军山千年古茶树之嫩叶焙制泡饮,数日之后疾病渐愈并耳聪目明,操劳国家大事精力充沛 。于是,汉中王刘备给诸葛亮加号孔明 。孔明感戴茶树恩德不已,亲往茶山设坛,拜祭茶树除疾迪智之功 。此后,当地村民亦将茶树作为神树顶礼膜拜,后辈们为感恩修庙,庙内塑有孔明、陆羽和药王像,人称“三圣庙” 。可惜那棵老茶树在上世纪60年代毁于“破四旧”,“三圣庙”亦不复存在 。但有文章记载:汉中市茶叶专家程纯,于1964 年在小河庙高坎子对仅存的一棵古茶树作过详细考察,认为古茶树的树龄至少在2700年以上 。这个推测,正好与当地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十分接近 。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茶经》的相关纪录 。《茶经》开宗明义: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
陆羽讲的“南方”,指的是秦岭以南;“巴山峡川”,指的是秦巴山区;“数十尺”“两人合抱”“伐而掇之”,指的正是古茶树 。《茶经》曰:
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 。
金州、梁州,指的正是今天陕西安康、汉中一带 。这与我前面讲的故事有一种巧合,似乎三国之后一千年,陆羽在考察茶事时,在汉中定军山见到过这棵产出茶叶、为诸葛亮治好疾病的古茶树 。穿越千年时空,我们仿佛看到陆羽在巴山“伐而掇之”的身影 。他所见到的“南方之嘉木”,或许正是诸葛亮屯兵定军山时期的古茶树 。
陆羽在《茶经》里,直接点明了“茶性俭”这个茶的根本属性:
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
意思是说,茶性俭,煮的时候水不宜多,水越多味道就越淡 。如同一满碗茶,喝了一半,味道就觉得差一些了一样,何况水加多了呢?陆羽这里讲的“茶性俭”,核心是说,茶叶相比其他生药和饮料,虽然功效明显,“可以清心也”,但味道比较清淡,所谓“清茶一杯”,这是茶叶的物质属性 。
(二)“茶事性俭”
茶事,主要包括种茶、采茶、制茶、煮茶、饮茶的全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器具的制作和使用等 。陆羽在《茶经》中始终强调,茶事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体现俭德精神,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 。
比如:在器具的制作上,《茶经》曰:
襜:一曰衣 。以油绢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 。
“襜”,就是围裙 。在围裙的制作上,陆羽说,除“油绢”外,还可以用“雨衫、单服败者为之”,“雨衫、单服败者”就是穿坏了的雨衣、单衣 。这体现的是俭德精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