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打鼓节奏口诀 风水仙人打鼓留题口诀


唐代 (618 -- 907) 的诗歌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项斯生活在唐开成,会昌前后( 公元836年前后在世) 。是中晚唐著名诗人,项斯,字子迁,浙江省仙居县城东朝阳山下(今杨府乡项斯坑村)人,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 。埋于青圭山庵 。
项斯一生生活所在地——仙居(那时称为乐安)县建成于唐朝上元二年(675),当时仙居县只是一座用泥土夯成的,全城周长只有3里左右,东西长1.2里的城 。而项斯就出生在唐中晚期时的仙居 。
仙居县历来被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距今有6000至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仙居郑桥下汤遗址考古发现,仙居是“万年台州”的发祥地,仙居早在公元347年(东晋永和三年)即单独设县,名乐安,公元930年(五代后唐五年)改名为永安县,公元1007年(宋景德四年)真宗皇帝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下诏改永安为仙居,一直沿用至今 。仙居单独设县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可谓千年古邑 。
唐代科举以诗取士,能中进士的必然写得一手好诗 。项斯自称“自小诗名在,如今白发多”,中进士时大约已经五十开外,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说他“筑草庐于朝阳峰前……枕白石,饮清泉 。长哦细酌,凡如此三十余年 。”
项斯的诗在《全唐诗》中收录了一卷计97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著有《项子迁诗集》一部,《光绪仙居县志》载38首,历代评论家公论与著名诗人张籍诗风相近,立意新奇,描摹事物生动形象,语言清丽自然 。
历史上因当时的国子祭酒杨敬之对项斯的赏识,并赠诗云:几度见君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二人友谊由此诗而美名益扬 。“说项”成为文坛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 。
项斯在长安时期,还受到另一位诗人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赏识,认为他的诗清奇雅正 。项斯与张籍交往甚密,互有诗歌酬唱 。张籍有《赠项斯》云:“端坐吟诗忘赠项斯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 ,对项斯十分赏识,赞誉备至 。项斯也有《留别张水部籍》云:“已念此行远,不应相问疏 。……要取春前到,乘闲候起居 。”表达了对张籍的关心和敬爱 。张籍作为中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秋思》等 。
项斯在台州乐安的朝阳峰下隐居了三十余年 。由于长期身居乡村山野,熟悉山野风光 。项斯的诗诗意清新、细腻、贴切、逼真 。如《山行》一诗中描绘了生活中的山村,此诗写景如绘,清幽静谧,生机勃勃 。项斯的很多山水诗,饱含了浓郁的田园风味,读起来亲切自然 。
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
《江村夜泊》仅是一首五绝小诗,但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家乡溪边小村夜景图 。
江村夜泊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 。
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
在《忆朝阳峰前居》诗中,他回忆了居住在朝阳峰前的山居生活,以及四周自然环境,和曾经在此筑庐苦读卅载的时光记忆 。
忆朝阳峰前居
每忆闲眠处,朝阳最上峰 。
溪僧来自远,林路出无踪 。
败褐黏苔遍,新题出石重 。
霞光侵曙发,岚翠近秋浓 。
健羡机能破,安危道不逢 。
雪残猿到阁,庭午鹤离松 。
此地虚为别,人间久未容 。
何时无一事,却去养疏慵 。
项斯的祖先是东汉年间定居浙江处州(丽水)的项曼卿 。项曼卿的祖先是春秋时最后一位项国国君项芊,项曼卿的直系先人为项羽的叔叔项梁 。项斯虽然隐居仙居,但他也在经常外出游山玩水,与各地文人都有交往 。如欧阳衮就写有一首《和项斯游头陀寺上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