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广州文和友:曾花2亿装修的百亿网红,如今无人问津( 二 )


文和友团队曾想在5年内在国内开出50家超级文和友 , 打造中国的“美食迪士尼” 。 可惜却败给了现实 。 在扩张的路上 , 并没有初期发展的那样顺利 。
“文和友”品牌诞生于2011年 , 创始人为文宾 。 从2011至2016年 , 文宾先后在长沙开出文和友老长沙油炸社、文和友龙虾馆和文和友老长沙大香肠等 。
2018年 , 获得唐人神集团不低于7000万元的投资之后 , 花费近一亿元的文和友长沙海信广场店开业 。 长沙文和友占地面积2万平米 , 进驻了超过100户商家 。
凭借市井文化和餐饮美食的融合 , 文和友火遍全网 , 并迅速迎来两轮融资 。
2020年2月 , 加华资本投资近亿元 。 广州和深圳店也接连开业 。
2021年8月 , 红杉中国、IDG资本、华平投资、碧桂园创投、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易凯未来产业基金完成B轮融资 , 融资5亿 。

来源:天眼查APP
虽然融资到位 , 但文和友的南京项目却延期了 。
前段时间 , 文和友被爆出裁员问题 , 同时透露了南京项目受阻的情况 。 有报道称 , 为了扩张 , 文和友这两年大量招人 , 如今多个新项目推进受阻 , 只能精简人力 , 节约成本 。
在B轮融资刚半年后 , 文和友却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 可能还要归于其成本和销售的较量 。
据了解 , 广州文和友历经5年准备 , 2年多筹建 , 斥资2亿元打造 , 算得上耗时良久 , 花费不菲 。
12月中旬 , 文和友的新一轮装修才刚完成 。 这又是一笔大花销 。
而美团数据显示 , 广州文和友的人均消费在113元 。 但很显然 , 按现有的客流量 , 广州店是不足以回本的 。
那么 , 这些投资基本上算要打水漂了 。
之前文和友宣传一天翻台率达8.5桌 , 或只能在长沙实现 , 毕竟是建立在日均人流量过万的基础上 。 但长沙的客源来自五湖四海居多 , 这在广州难以实现 。
广东的游客来源超过一半是省内的游客 , 文化上差异小 。 文和友要做广州的城市记忆 , 对他们的吸引度自然较小 。

客人喜新厌旧 , 难以回避
文和友靠环境氛围出圈容易 , 靠其生存很难 。
因为顾客永远是喜新厌旧 。
首先 , 是其特意打造的残旧风格 , 难以让人享受 。
仿照当地80、90年代的风格塑造 , 走怀旧路线 。 但复古的本质并不是旧物的堆积 。 文和友的很多老物件都蒙上了灰尘 , 或已破损 。 就像二八单车、收音机 , 是一个时代的回忆 , 但其陈旧的样式不是 。
人都是追赏心悦目的美 , 但破烂不堪的旧不行 。 更何况 , 这些物件只是一个展览 。
更致命的是 , 这些模仿得不到本地人的认同和共鸣 。
对于广州文和友 , 知乎上有位广州本地网友表示:
“我无法认同广州文和友保留城市记忆的功能 。 作为一个除了旅游以外基本没有离开过的广州人 , 我绝对不会向任何来广州旅游的朋友推荐文和友 。 论建筑环境出发 , 除了一些堆砌的细节元素外 , 整体并没有本土特色 , 跟长沙店区别不大 , 本地人毫无共鸣 。 退一万步即使算是仿城中村特色 ,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在广州要特地看城中村 。 ”
作为一个商场 , 谁愿意去看残破的装修 , 行走不开的路 。 何况 , 在广州这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 , 老风格的建筑和老字号店铺都是随处可觅 。

其次 , 广州文和友似乎把消费和场景本末倒置了 , 将易旧的景点作为卖点 。
如今客流量减少 , 闭店的区域要继续装修成打卡点 , 吸引更多人 。 可消费区域一再缩小 , 营收不知要靠什么增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