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为他们种下科学的种子

用废纸盒和硬卡纸做材料 , 制成可以播放和回放的“时光播放机”;利用瓶内外的压强差制作风车、水吸乒乓球、饮水机、液体沙漏;用太阳能、电能制作小风扇 , 小台灯……西安市西港花园小学寒假期间举办的科技作品展活动上 , 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在科学知识的助推下 , 成为创作源泉 , 旧电器、旧玩具等废弃物品 , 运用“声、光、电、磁”等科学技术 , 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科技作品 。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 科学精神从小培养 , 科技素养也要“从娃娃抓起” 。 在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提出 , 要在“十四五”时期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 , 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 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
自“双减”政策落实以来 , 中小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全面压减 , 以往过重的作业负担得以减轻 。 在“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 , 不少学校、社区更加注重学生的科技知识和科技素养的培养 , 引导学生做好科学实践 , 感受科学的魅力 。
1、培养科学兴趣 , 从娃娃抓起
家长王倩很重视对孩子的科学启蒙 。 她发现 , 上五年级的孩子很认真地根据课本上的指示 , 独立完成了水钟的实验 。 于是在这个假期 , 王倩不仅提前购买了很多科普书籍 , 还准备了许多科学纪录片 , 继续陪孩子做实验 , “希望能够通过实践 , 激发他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 , 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 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 , 掌握科学方法 , 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 ”“提升科学素养要从小抓起” , 正在成为共识 。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丁邦平撰文指出 , 重视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 , 增强其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能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问题 。
丁邦平考察发现 , 历史上 , 科学教育主要是从中学开始 。 但当代认知科学(包括脑科学)、科学教育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都表明 , 幼儿园和小学开展科学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 因此 , 当今各国科学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每年都开展寒暑假科技周活动 , 只要是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都能报名参加 。 校长蒋国和认为 ,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是在播撒科学的种子 。 即使学生将来不一定从事飞行员、科学家等职业 , 但一旦有适合的土壤和养分 , 科学的种子就会生根、萌发 , 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 从小抓起 , 实际上是引领入门 , 为其创造更多可能性 , 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 用科学的影响、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 , 塑造其科学精神 。
2、科学作业分层分级 , 让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
南京市梅山第一小学一年级学生李一嘉拍摄了关于三原色混合实验的短片 。 面对镜头 , 她毫不怯场 , 从容不迫地向观众展示“红色+黄色=橙色;蓝色+黄色=绿色;蓝色+红色=紫色”这些规律 。 这是她的寒假科学作业 。
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 梅山第一小学开展了“玩转科学High翻寒假”的创意作业活动 。
一年级的周鼎添利用木棒和小马达制作了迷你小风车;二年级的张文煜利用家里废旧材料自制了一台环保小台灯;四年级的杨瑞湦利用包装盒、旧玩具轮子和毛巾组装了一台扫地机器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