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苏宓
出品 | CSDN(ID:CSDNnews)
「离开大厂 , 回归学术界」在近两年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 尤其是对于 AI 产业界而言 , 更是如此 。
【那些离开大厂,回归学术界的科学家们!】产业界 , 留给“失败”的时间不多?
近日 , Google 公司 TensorFlow 面向移动和嵌入式设备部分的技术主管 Pete Warden 发推表示自己将从 Google 离职 , 开始攻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
Pete Warden , 深耕数据科学领域多年 , 他除了是 TensorFlow 面向移动和嵌入式设备部分的技术主管 , 也是 TensorFlow 团队的创始成员之一 。 撰写了由 O’Reilly 出版的《The Public Data Handbook》和《The Big Data Glossary》等书籍 , 开发过 OpenHeatMap 和 Data Science Toolkit 等开源项目 。
对于 Pete Warden 而言 , 正如其在博客中写道 「Ever tried. Ever failed. No matter. 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 ,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失败 , 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 。
但是与在大厂中「一次的失败 , 动辄全身会对公司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相比 , 他更向往回归学术界的“探索”自由 。 正因此 , 他 决定在产业界摸爬滚打 20 多年后重返大学 , 并在斯坦福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
其表示 , 这「将是一次有趣的冒险」 , 对未来也同样充满期待 。 以下为他在官宣离职时发表的全文:
我已经在 Google 工作了 7 年 , 我很幸运能与一些了不起的人一起在 TensorFlow 这样我引以为豪的项目上工作 。 在过去几年里 , 我一直在说’你可以使用 TensorFlow Lite Micro 构建精彩的 TinyML 项目‘ , 现在终于到了我自己开始尝试构建一些东西的时候了 , 这也正如我所愿 。 在 Google 推出新的硬件设备是非常昂贵且耗时的 , 因为任何失败或者错误会对大公司的声誉有不小的负面影响 。 因此 , 我决定在 20 多年后重返大学 , 并在斯坦福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
在过去的几年里 , 我很喜欢在斯坦福大学教授 EE292D , 能够激发学生对这些新兴技术的可能性的热情真是太好了 , 我从 Zain Asgar、Sachin Katti、Boris Murmann 等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 我很高兴我有机会在校园里度过更多时光 。
TensorFlow Lite Micro 在 Advait Jain 和团队其他成员的带领下发展得非常好 , 在过去的几年里 , 使用量和人数持续增长 , 所以我对它的未来非常乐观 。 我将很快会公开我自己未来计划更多详细的内容 , 不过 , 现在的我终于可以使用该框架开发项目 , 并将其部署到我一直梦想的那些设备上了 。
这将是一次有趣的新冒险 , 我要感谢所有支持我走到这一步的人 。
那些离开大厂的大佬们
无独有偶 。 除了 Pete Warden 之外 , 过去几年间 , AI 圈中也有十几位专家在产业界致力于推动技术落地之后 , 再次选择回归学术界 , 或者独立创业 。
其中包括了在 AI 界被众人熟知的现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的李飞飞老师 。 她在 2016 年利用在斯坦福的学术假期 , 加入 Google 云端人工智能暨机器学习的中国中心团队 。 并在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9 月 , 出任 Google 副总裁 , 兼任 Google Cloud AI/ML 首席科学家 。
在 Google 任职期间 , 李飞飞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认知神经科学等技术在业务中的应用 , 带领团队开发与创造了 AutoML、Contact Center AI、Dialogflow Enterprise、Vision/Speech/NL/Translation APIs、 Cloud AI platform 等多款新品 , 同时其还推动了谷歌 AI 中国中心的成立 。
不过 , 在 Google AI 推动面向企业的人性化人工智能的全新战略下 ,突然传出李飞飞宣布离职的消息 , 对此 , 李飞飞在朋友圈回应道 , 「学术界和工业界人才的互动和思想的交流一直是硅谷传奇的重要精髓 。 随着斯坦福新学年的开学 , 我的学术假也告一段落 , 将把工作的重心重新转回学术界 。 非常荣幸和感恩这两年在谷歌的工作和成长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