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电梯里的教育智能硬件“种草”了吗( 三 )


大力教育也在奋勇直追 。 大力智能学习灯于2020年10月份上线 , 2020年出货量30万台 , 截至2021年12月 , 大力教育宣布智能学习灯累计销量突破100万台 。
而作为传统教育硬件的代表 , 读书郎在2021年年底重启港股IPO 。 招股书显示 , 2020年读书郎实现营收6.65亿元 , 2021年前5个月营收为2.73亿元 , 在教育硬件赛道中仍占据一席之地 。
对于处于后发位置的K12教育公司来说 , 面对来自先发选手的优势 , 以及互联网公司、硬件厂商的集体入局 , 布局智能硬件的投入回报仍然是个未知数 , 但前者的成功经验也给予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教育硬件或存合规风险
“双减”意见下发后 , 以家庭教育场景为主要阵地的智能硬件获得更多的关注 。
在多鲸《2022 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行业报告》中 , 至临资本创始合伙人姜皓天解释道:“‘双减’政策给课后校外培训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 但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并未减少 。 当总需求不变 , 教学服务模式与产品服务模式此消彼长 , 以 1 对 1、大班课等为主的教学服务模式逐渐弱化 , 而以教育智能硬件等为主的产品服务模式将得到强化 。 ”
随着“双减”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地 , 关于智能教育硬件的合规性讨论也未曾停止 。
面向C端消费者的智能教育硬件处在消费电子产品和学习工具之间 , 在2021年11月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中进一步提到 , 学科类培训的特征包括“培训方式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 , 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为主要过程 , 以教师(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 。
搭载虚拟形象授课 , 以AI互动形式进行学科知识讲授的部分教育智能硬件是否会被划入学科类培训 , 成为教育智能硬件不得不考虑的风险因素 。
录播内容则可能同时面临双重规范 , 一是禁止通过“直播变录播”等方式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 二是根据《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 , 校外培训机构选用的培训材料须为审核通过的培训材料或正式出版物 。
而在智能硬件领域 , 关于合规性问题也有前车之鉴 。 “双减”意见强调 , 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 在教育硬件中广泛应用的“拍照搜题”功能被严格管控 。
【你被电梯里的教育智能硬件“种草”了吗】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景下 , 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教育智能硬件赛道 , 面临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监管形式趋严的种种困境 , 教育智能硬件在2022年将呈现出怎样的突破和可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