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施一公为学生授课 。童笑雨 摄
中新网杭州2月24日电 题:科学家变身“人生导师”施一公:希望为孩子人生路导航
作者 谢盼盼 童笑雨
“你能做的是不负自己 , 尽所能不留遗憾 。 ”讲台上 , 面对一名中职学生“连本科都考不上 , 以后人生道路会不会变窄”的困惑时 , “科学家”施一公变成了“人生导师”施一公 。
他的回答很真诚:“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 , 无论你在职业高中 , 还是任何一个岗位 。 ”他说 , 希望能用科学家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影响孩子 , 为其人生路导航 。
2月24日 , 由浙江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百名科学家进中小学课堂”启动仪式暨“科学第一课”在浙江杭州举行 。 现场 ,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开启第一讲 。
依照课程名字 , 这或许是一堂科学普及课 , 可能会有各类科学名词或科研成果详解 。
但施一公给线上线下500多万名师生讲的却不尽然 。 80分钟里 , 他不是科学家 , 而是一位过来人 。
“怎么做才能成长为一名像您一样优秀的科学家?”屏幕那头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发问 。
【科学家变身“人生导师” 施一公:希望为孩子人生路导航】“在你这个年纪 , 我和我的很多同事都有一个共同点 , 那就是较真 , 甚至唱反调 。 ”针对这一问题 , 施一公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 但提出一个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
他说 , 当拥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时 , “相信你的科学素养已经养成” 。 而在现阶段打好基础、学好知识 , 是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必经之路 。
“您会遇到挫折吗?有的话如何面对和克服?”常山县第二中学一名女生接着提问 。 施一公直言 , 每个人都会有 , 自己也不例外 。 最大的一次打击 , 是大学时父亲的去世 。
那时的他觉得世界倾覆、价值观崩溃 , 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常常夜不能寐、凌晨三四点跑到空旷的圆明园内一个人抒发心中的悲愤 。
但后来他逐渐想通 , 不要因为一次打击就沉沦 , 不能给自己借口 。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 。 ”现场 , 他奉劝学生 , 要和自己比 。 不辜负青春 , 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 即使和同学比 , 也要保持心态的平衡 。
他说 , 一生中 ,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 只是打击大小和时间早晚的问题 。 “但最后能够有所建树、成功的人 , 一定是那些被打击后还能站起来的 。 ”
“长跑有什么好处?”现场 , 杭州外国语学校一位男生的提问十分“生活化” 。
据悉 , 除却科学家的身份 , 施一公还是一位长跑爱好者 。
53岁时 , 他曾以3小时34分56秒的成绩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全马 。 如今在西湖大学的校园里 , 也能看到他带着团队跑步的身影 。
谈到喜欢的话题 , 施一公打开了“话匣子” 。 在他看来 , 跑步以及体育运动的好处 , 不仅在于锻炼身体更好地工作 , 更在于磨练心智 。
他透露自己和跑步结缘的来由——读初三那年 , 他意外报名参加了校运会1500米长跑的比赛 , 结果跑了倒数第一 。 但施一公没有因此讨厌跑步 , 反而开始努力练习跑步 , 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后提升很大 。
进入清华大学以后 , 他又在竞走项目上展现了自己的能力 , “记得在清华大学新生运动会上 , 我报了3000米竞走 , 一不小心拿了第一名 。 ”
这个过程中 , 他悟出一些道理 , 运动健身能让大脑更好地思考 , 自然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 。 而长跑和科研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 都是一个坚持的过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