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求解安全焦虑

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交通领域落地 , 尤其是车联网的加快应用 , 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网络之间数字化链接程度将越来越高 , 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也在增大 , 这对车辆信息和数字安全产生了更高的要求 。
专家认为 , 汽车制造厂商需要第三方企业作为“安全伙伴” , 更需要将系统和平台安全“底座”打牢 。 汽车产业链应从产品设计之初就将网络安全考虑纳入产品需求中 , 形成一体化、可持续、闭环生态式的安全保障体系 , 并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 未来这一领域市场机会将逐渐显现 。
车联网安全不容乐观
近期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 , 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 , 稳妥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等出行服务 , 鼓励自动驾驶在港口、物流园区等限定区域测试应用 , 推动发展智能公交、智慧停车、智慧安检等 。
车联网发展仍在加速 ,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 目前车联网安全整体水平仍处于“爬坡提升”阶段 。 北信源副总裁高曦对采访人员表示 , 车联网安全形势不能用乐观来形容 , “目前公众关注的安全事件大部分局限在自动驾驶安全上 , 这类事件虽然更容易引发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和探讨 , 但驾驶安全仅是总体安全的一部分 , 用户在汽车全生命周期中会产生大量各种各样的数据 , 就车联网而言 , 数据安全层面需要引起重视 。 ”
“车联网技术早期偏向业务探索 , 安全水平较为薄弱 , 所以曝出很多车联网安全漏洞 , 前些年一些安全研究员甚至可以无接触操控特斯拉汽车 。 ”奇安信车联网安全专家孔宪梓介绍 , 车联网安全存在“短板效应” , 从软件供应链、用户侧手机应用、车联网云服务与车机端本地服务等角度来看 , 任何一方都可能会是薄弱点 , “一旦出现漏洞 , 都可能会影响用户与厂商的安全 。 ”
奇安信天工实验室负责人刘跃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车联网安全目前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车辆数据安全问题 。 比如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 , 具有多种形态的传感器装置 , 而车辆行驶中获得的数据要受到严格监管;二是车联网安全漏洞问题 , 如汽车数字钥匙近年来就被曝出多次重大安全漏洞;三是新技术应用安全建设滞后 。
从攻击技术的角度来看 , 车联网安全涉及Web安全、协议安全、无线安全、内核安全、移动端安全等 , 攻击者通常可以从多个攻击面挖掘漏洞 , 进而结合车联网框架的一些特性进行漏洞利用 , 比如实现汽车操控 。 工信部2021年10月披露的数据显示 , 已收录车联网安全漏洞信息超过2000条 , 包括车载智能网关、远程通信等漏洞 。
车企安全能力有待提升
相比于日益严峻的车联网安全形势 , 整车厂商的安全能力仍然滞后 。 一位信息安全行业人士评价 ,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车型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水平偏低 , 车内相关联网部件及控制部件防护可靠性不高 , 且缺失一定的安全策略 , 这可能会导致车内敏感信息的泄露或被篡改、车辆行驶中的异常行为 , 甚至有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
“目前 , 车联网安全市场呈现碎片化、界线强等特点 , 数据难以打通 。 ”上述人士表示 , 传统互联网安全已经无法应对车联网安全风险 , 亟需一种包括安全咨询、产品设计、安全开发、安全测试、运营监管等在内的一体化、可持续、闭环生态式的安全保障体系 。
亚信安全日前发布的《2022年网络安全发展趋势及十大威胁预测》显示 , 汽车制造厂商更需要“安全伙伴” 。 车联网数据在进行采集、传输、存储、使用、迁移、销毁等全生命周期阶段均存在不同性质的安全风险 , 充分、全面且深入的风险分析是做好风险应对和安全防护的关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