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符号更多具有信仰的性质 , 是开放的也是包容的 , 得益于此在传播中才吸引更多关注 , 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
人类早期的信仰 , 体现为对宇宙和万物的认识 。 在文字出现之前 , 图式符号已成为信仰的重要表达方式 。 史前的符号还不是文字 , 却记录着人类的灵魂思维 。
史前符号一般是由信仰内涵提炼出来的几何图形 , 强调象征意义 。 以阴阳观念为核心的方圆符号 , 以太阳崇拜为核心的獠牙与日乌符号 , 记述着古老的信仰所认同的历史 , 正是华夏文化的根脉所在 。 解码这些符号的意义 , 有助于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根脉之所在 。
中华文化从史前符号时代算起 , 就开始了时空广大的交流融汇 , 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一体的品格 。 中国文明形成的解释模式 , 思维与精神一途一直是缺席的 。 注意到那些古老的符号 , 那些与信仰相关的符号 , 那些指引思维方向的旗帜 , 一定会有更多新发现 。
受访者简介:
文章图片
王仁湘 , 考古学者 , 文化学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 先后受聘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大人文学院特聘研究员 。 主撰和主编著作一百多种 , 主要有《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中国史前考古论集》《半窗意象》《凡世与神界》《藏王陵》《混沌初开》《饮食与中国文化》《往古的滋味》《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方圆一体——玉琮研究》《大仰韶》《南藩海昏侯》等 。 近年重点关注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信仰内涵研究 , 相关撰述将陆续出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