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危机 , 实质意味着忽视人类所承担的共同责任 。
据央视网报道 , 一些科学家认为 , 人类活动导致地球正在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 报道援引夏威夷大学太平洋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罗伯特·考伊研究团队的观点 ,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在陆地开始 , 在淡水中发生的可能性似乎也越来越大” 。
考伊和同事的这项研究 , 通过统计陆生蜗牛和蛞蝓的灭绝率 , 支持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假设 。 从这些数据推断 , 自公元1500年以来 , 有7.5%到13%的物种可能已经灭绝 。
文章图片
▲蜗牛 。 资料图 。 图/IC photo
要看到 ,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概念 , 其实已经提出很多年 。 几乎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 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论证 , 而且大都支持“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在定义上是成立的 。
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 , 这是“危言耸听” 。 尤其讽刺的是 , 对“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这一概念的可信度造成巨大伤害的论据 , 来自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
一些人认为 , 根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 当今物种灭绝的速度与背景灭绝速度(无人为因素干扰的背景环境)差异不大 。 换言之 , 人类遇到的仅仅是一次普通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 远没有上升至“物种大灭绝”的程度 。
对于这种说法 , 考伊认为 , IUCN的名录只评估了极小一部分无脊椎动物 , 而无脊椎动物构成了动物多样性的95% 。
文章图片
▲东北虎也称为西伯利亚虎 , 因栖息地丧失和人类的猎杀 , 目前估计世界范围只有大约500只野生东北虎 ,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之列为濒危物种 。 图/IC photo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开始”,是不是“危言耸听” | 快评】考伊的研究让“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假设更可信了 。 当然 , 在我们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看到这个假设成为公理 。 原因在于 , 作为一个人为的定义 ,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本身仍具有相当大的解释空间 。
更重要的是 , 即使在当今科学技术条件下 , 人类对大自然和生命世界的观测度、研究深度与广度 , 仍然微不足道 。 大量生物在人类的知识视野之外 , 对其存在或灭绝 , 人类可能仍一无所知 。
事实上 , 人们也不必过分纠缠于概念 。 无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这一定义最终能否通过严肃论证 ,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除了极少数例外(比如在沙漠区域开辟绿洲农田等) , 都是倾向于使其丰度和多样性丧失 , 使其生态功能下降的 。
否认危机 , 实质意味着忽视人类所承担的共同责任 。 更为重要的是 , 在这个问题上 , 不同方向的成本与风险并不对等 。
文章图片
▲日出时分 , 黑颈鹤在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飞翔 。 图/新华社采访人员 胡超 摄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如果真的只是“危言耸听” , 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 , 只是财政与人力上的投入;但如果是反方向的误判 , 则可能意味着人类将不得不面对千年以上的生态灾难 。
两相比较 , 孰轻孰重 , 不难判断 。 这就是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长期专注于此的意义所在 。 而面对这项全球性挑战 , 各国也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目标指引下 , 为人类可持续未来共同行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